渑池之战起初是极其顺利的,消息传回到了咸阳,樗里疾更不愿意主动去向君兄打探渑池前线的具体情况,他也不愿看到君兄赢驷的得意洋洋的面孔。况且如果自己要是提出而来不同意见,那还不得扫了君兄的兴,保不齐还会因忤逆于他而遭受白眼或惩罚呢!
对于樗里疾这样的绝顶聪明之人,生于王侯之家,但又不是嫡出的长子,那真不是一件多么幸运的事情。他会因聪明而被父亲喜爱,但又因被怀疑觊觎君位而遭到猜忌。
父亲秦孝公死后,樗里疾处处藏着掖着,生怕被君兄赢驷给惦记上了,为的正是保全一条『性』命,不至于被君兄给拿下处死。
他本可以为避祸而干脆隐居山林之中,但是对于自己的这位君兄,樗里疾不很放心。
他太明白不过他的弱点和优势。如果说从顽强、坚持和勤奋上看,赢驷无疑是一位极为称职的君主,他的勤勉甚至超过了父亲秦孝公。然而,若论气量、心胸、远见,君兄赢驷又远远不及父亲。
樗里疾总觉得自己是秦国的公子,理应为国家分忧,这是他义不容辞的责任。每当思及自己的身份,以及想起父亲临终前对自己的那番嘱咐,他就心肠软了下来。他一直难以忘怀父亲拉着他的手,嘱托他要补足兄长的不足,秦孝公说道:“兄弟齐心,其利断金!何事不成?切记切记!”
樗里疾此后就十分地注意自己的言行,他绝不在公室内多说一句不合适的话,处处显『露』出无意于权力的姿态。可是,即便他再怎么撇清,君兄赢驷还是很小心地防着他,偶尔也总是要显『露』出自己比弟弟更高明的姿态。
他这也是一种本能的反应。高处不胜寒,原本未即位之前,赢驷信誓旦旦地向他人保证自己登基之后,一定是任人唯贤,放手大胆,不拘一格地引进人才、使用人才。这也未必就是遮人耳目的虚伪之辞;相反,这反而是他真实的心声。
但是,真的登上了君位,就未必能真如当年所想那样,对朝臣给予极大的信任。一方面是顺之众,习惯了自我的正确感和优越感,不由自主地看低了朝臣们;另一方面权力有成瘾机制,一旦得到了,就轻易放不下,而且还要处处小心防着别人来抢。
樗里疾深知君兄平日里对自己的亲热和不时的称赞,不可全部信以为真。他留在了秦国的朝廷之上,几次在缺少丞相的时候,亲自兼任国相,但是,总是在有了合适的人选时,马上就让了出来,绝不贪恋权力。
在个人志愿与国家利益的交织冲突之中,在国君的君威与兄长的亲情的夹缝之中,樗里疾努力找到自己的精准恶合适位置,处事格外谨慎。
他早已预感到秦军出兵渑池的风险,也适当地向君兄赢驷提出个自己的看法,他认为:[]合纵连横494
“秦军在作战一顺百顺的时候,司马错与公孙延等人争功抢胜,可能有利于秦军在韩国渑池地区迅速打开战争新局面。然而,一旦作战不利,那么司马错与公孙延等人之间的冲突可能会被敌人利用,那时将会演变成一场秦军分崩离析的态势,从而演化为秦军近年来面对的一场最大的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