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e小说网 > 大明督师 > 第184章 白忙活了啦)

第184章 白忙活了啦)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第二天,崇祯果然下了恩旨,花团锦簇的圣旨里,大大的褒奖了百官对灾民的热血心肠,同时,作为对这些君子的褒奖,决定每捐输一千两银子,皇上钦赐荣誉百户,捐输五千两,便赏赐荣誉千户,并且告身是由皇上亲自书写,作为一种永世的荣耀,可以珍藏。

但同时规定,名额有限,将考虑在京官员的苦楚,决定只对京官施行,不对外实施,而且明确规定,筹集五十万银子就结束这种恩赏。

于是恩旨一下,满朝哗然,但更多的是欣喜。

虽然大家都做了官,但在当时科考制度苛刻到无以复加下,那一个身份就是万金难求,虽然现在给的是荣誉百户千户,但只要有了这个身份在,那些科举无望的子弟,也能在地方名声煊赫,同时,有了这个告身,那就是官了,只要好好运作,说不定就能让子侄步入官场,这是多么好的双赢的道路啊。

于是,在群臣感恩戴德里,原本门可罗雀的筹款处,这时候已经是人头攒动,如闹市般热闹,一箱箱的银子就如同流水一般的往这里抬,数目每天都在以井喷的失态,即便东林明明知道这是变相的帮助吕汉强,但无论三位大佬怎么苦劝,怎么晓以利害,就是阻止不住那些趋之若鹜的属下党员的一片爱国爱民的热心,最后,连钱谦益都悄悄的捐了五千两,给自己不争气的庶出的五儿子弄了个名誉千户干干。

看着眼前的账目,崇祯真心的高兴了“吕伴读的办法就是好,我不过是发出了三十个荣誉千户,若干荣誉百户,不但不给他们半点银子俸禄,反倒是收获了巨大的感恩,还在短短的七天,就完成了五十万银子的募捐,这样的事情划算啊。”

王承恩现在笑的是见牙不见眼,小肩膀耸动的跟个永动机一般。“是的皇上,这次皇上规定怕地方官扰民,因此这种恩赏只对京城百官,结果底下无数地方官吏已经上折子,抱怨皇上阻塞了他们一片报国之心,一片悲悯天下灾民之心,因此强烈要求,要捐输救民。哈哈哈。”说到这里,想起那些地方督抚上折子的内容,王承恩是相当的快乐。

“如果这样,那我们以后每遇见麻烦,就来上那么一次,岂不所有的事情都迎刃而解?”这是崇祯的话。

此话一出,当时吓的吕汉强没趴下。

他可是知道在后世里,崇祯没这么干,但是辫子皇帝可是这么干的,清朝的官场有一种很奇怪的现象,就是无论你是那个社会阶层的人,除去罪犯和旗人的包衣(家奴)外。不管你有没有考取功名,只要有银子开道都能弄个一官半职,这就是捐官制度。

捐官制度,也就是公开的卖官制度。它只看重银子的多少,而不问学问的多寡,甚至有些官职明码标价,品级的高低完全由银子来决定。而这就给那些原本处于封建社会等级(士、农、工、商)最底层的富商大贾们开辟了一条快速通道,使他们有了一跃成为“士”的可能,这真可谓是一步登天,一夜间从人下人边为了人上人。有这样“好”的制度能够迅速提升自己的社会地位而且又是一本万利的买卖,精明的商人们岂能错过。

那些家资巨富的大贾们当然都捐巡抚、布政使之类的大吏来做,但有些小商人一下拿不出那么多银子,只能先捐个知县一类的小官做为入仕的开始,等到在捞足了银子再去捐大官。更有甚者三五个人凑银子捐官,他们一般是采取谁出的银子多谁去做官,其他人或做师爷或做长随,等到在任上捞了银子大家分,类似今天的股票分红。更可笑的是还有人采用抓阄的方法来决定,看谁手气好抓中了就去上任,和现在的彩票中奖差不多。有人作诗讽刺道:“大掉枪花真苦心,群英会计一何深。捐官结得众人义,获利平分十万金。”

更为荒唐的是这样的制度清政府居然还大加鼓励,而这样捐来的官上任后都大肆敛财。清人欧阳昱《见闻琐录》说捐官者到任后“如委群羊于饿虎之口,虽有强弓毒矢在其后,亦必吞噬无所顾。”弄得老百姓叫苦不迭,为了捞回捐官时花的大笔银子,他们肆意加派粮饷。但统治者们却根本不管老百姓的死活,只是用捐官制度得来的银子去追求他们骄奢淫逸的糜烂生活。还有的大商人银子多,竟为襁褓中乳臭未干的小儿捐官,妄想能世代为官,真乃贻笑大方。

清朝的官场被这种制度搅得乌烟瘴气,不学无术者大行其道,滥竽充数者比比皆是。这样的畸形制度必然会产生一个畸形的官场,让那些用银子说话的人过足了官瘾。而埋没了大批有真才实学的读书人,他们枉费了十年寒窗苦,这大概是那些书生们最大的悲哀。

结果鞑子朝廷后来是道台满地走,知县不如狗,随便提起一个街边的要饭花子,说不准人家就给你拿出一个后补道的告身出来。

这些人最后为了当官而倾家荡产贿赂有司,得到实缺上任后,便开始不择手段的大捞特捞,就有了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的说法,而上面也只能是睁眼闭眼,因为按照买卖公平原则,你收了我的本钱,我就要将本逐利,这是天经地义的,这样就加快了王朝的崩溃。

吕汉强可不想让这个大明快速腐化而缩短寿命,因为,自己的逃跑大计还没完善呢。

阻止,一定要阻止自己给弄出来的这个妖孽的恶劣后果,于是,吕汉强再次站出来,对着崇祯郑重其事的道:“万岁,这样的事情,是在透支帝国的信誉,其实也就是在透支万岁您的信誉,一点小事就这么烂发,那万一遇到国破家亡的关键时候,那时候这写东西就不值钱了,您就再也筹措不到您想要的银子啦。因此,这事情非十年二十年后不能为。”

讪讪的崇祯也知道这个道理,于是就转变了话题。“吕爱卿,这下赈济山陕的银子已经够了,你看你什么时候启程啊?”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