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过多久,就有几辆炮车从城里快速驶出,炮手们跳下马背,将炮车解下,然后就推到了土墙和壕沟后面,开始向着炮灰们射击。
这里比起城头上的炮位,大概要靠前了一百米左右,因此对火炮的命中率就有了不小的提升。
是,理论上说,洛明的十二磅山地榴在一次试射中还打出过一点二千米的最远射程呢,但到了这个份上,准头就已经荡然无存了。
至于用来攻击步兵的话,又需要保证炮弹能够多次弹跳,来制造更大的杀伤,因此有效射程进一步降低。
原本铁火城的炮位距离那些炮灰有五百多米远,现在一下子缩减了一百米,精度立刻就能提升数成之多,而且这个距离也勉强进入了霰弹的有效射程。
洛明的炮兵就从这里开始不紧不慢地轰击着山崖下那些炮灰,基本上每一炮都能带来一两个有效杀伤,进一步消磨着他们的士气和意志。
贝兰人看着这一幕,虽然咬牙切齿,但也无计可施。
若是出兵袭击这一支美泉军吧,不说穿越两边山口的火力封锁要付出多少伤亡,就算强行突破过去,跨越这中间几百米路程要花费的时间,也足够美泉军施施然地撤回城内了。
而这一段土墙和壕沟就算落到了贝兰人的手中也毫无用处。
若是按照传统方法来修筑,壕沟在前土墙在后,那么贝兰人的弓箭手就可以冲进壕沟之中,面前则有土墙作为他们的遮护,让他们可以安心抛射。
但现在壕沟却在土墙后边,这还不到一米深的壕沟本身根本保护不到士兵的上半身,只能限制他们腿脚的活动。
而铁火城城头上随便朝这边发射几炮霰弹,甚至只是让火枪手开火,都可以打出个血流成河。
这个法子也是洛明在总结上一战的经验时想出的办法——若一开始就在城外设置这样的几个小工事,那么在贝兰军第一次攻城的时候,就可以突然让炮兵杀出来开火,然后在愤怒的敌军扑来之前迅速退回城内。
而敌军在这里也只是活靶子,完全站不住脚,只能很快撤离。
于是炮兵又可以在少量部队的保护下,再大摇大摆地出城来收复失地,在这里接着射击。
这简直就像是以空间换时间,以空间换敌有生力量的好手段——而且它还可以重复多次使用,完全是惠而不费!
而且这样一来还有一个好处,那就是奔雷车得再往后挪一百米才能保证安全,那么它和城墙的距离就会超出有效射程,也就是说这笨重的大玩具会彻底对城墙失去威胁。
理论永远是在实践中得到改进和提升的,此刻这一个新方法就让洛明的守城思路大大拓宽,在以后还会绽放出更多异彩。
而哪怕是放眼于当前,这一招也十分有用了。
带路党们打造攻城器具的工作被拖延得更慢了,而贝兰军主力派出的那些运输攻城器材的人手,也因为多了这个城外小据点的火力封锁而伤亡得更加惨重。
结果这一拖,还就真的拖到了天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