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e小说网 > 革宋 > 第149章 龙蛇舞(一)

第149章 龙蛇舞(一)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李云最在意的其实就是赵嘉仁不要说他接收蒙古部落错了,听了一圈前面的话,他心情很紧张。最后一句话让他觉得豁然开朗。

“官家不责怪我,我就放心了。”李云连忙说道。

“我要说清楚,汉人乃是生活方式。若是那些蒙古人还是那种谁是强者我就追随谁,见到东西抢一把就走。那就得立刻诛灭,绝不能养痈为患。”

“这个自然。”李云连忙答道:“官家,我们也尝试着教蒙古人吃汉人的食物。他们对发面馍很喜欢。”

“发面馍。对了,蒙古那边的碱怎么样。”赵嘉仁想起了另一个让他头痛的问题。

李云答道:“官家,那边的碱有些是从湖里弄来的。不过我派兵侦查的时候,发现胡杨树上竟然出碱块。所以我们每隔一段时间就派人去胡杨树林的树干上取碱块。”

“胡杨树?”赵嘉仁有点懵了。他听说过这种被歌颂为‘生而三千年不死,死而三千年不倒,倒而三千年不朽’。赵嘉仁并不喜欢这种文人范儿十足的说辞。后来就比较认同‘生而三百年不死,死而三百年不倒,倒而三百年不朽’的说法。他却不知道胡杨树居然还能分泌碱块。

“快说来听听。”赵嘉仁着急的问。

李云就介绍起来。胡杨树能长在盐碱地旁边,从树干的节疤和裂口处分泌汁液,形成白色或淡黄色的块状结晶,当地人称为‘胡杨泪’。因这种结晶形状类似梧桐叶,在有的地方也被叫做‘梧桐泪’。当然,还有更直白的叫法就是‘胡杨碱’。这种‘胡杨碱’很不错,可以直接用来做中和发面馍的碱块用,只是里面含盐,所以那种发面馍会有点咸味。

赵嘉仁听了之后立刻让秘书过来,“去把工部尚书……把工部尚书,化工厅厅长,农部尚书以及林业厅厅长都叫来。”

李云一愣,没想到赵嘉仁竟然做出这样的安排。秘书离开,赵嘉仁立刻换了个话题,单刀直入的问:“你爹前年写信给我,说他在泉州那边买了些地,也不知道他当地主可否当的逍遥。”

这听着是家常,却也并不是。几个月前,赵嘉仁任命他非常信任的陆秀夫做了户部尚书。只不过三个月,陆秀夫就净身辞官。好在陆秀夫还没有太矫情,赵嘉仁按照尚书级别给了他三层别墅小楼,陆秀夫还是老实的收下,甚至还写了感谢的奏折。虽然赵嘉仁觉得自己不再亏钱陆秀夫,但是失落的心情难以避免。

李云乃是李鸿钧的晚辈,两代人都为赵嘉仁效力。李云还是赵嘉仁手下最早一批接受正规教育的年轻干部。按照道理来讲,李云应该忠于赵嘉仁。只是有陆秀夫殷鉴在前,赵嘉仁再也不敢盲目乐观。

“回禀官家。我也是刚知道,我爹已经把泉州的地都卖了。他这就要到杭州渡晚年。”

“啊?”赵嘉仁觉得自己的消息实在是太落后了。

“福建的土地本就不好,现在交趾与广南东路的粮食运过来,更是没什么人种地。还留在福建的只是种茶,种漆,种竹子。最早的时候官家手下都是福建兵,现在福建人口大概只剩下百十万,还都在沿海各个港口。山里头据说还剩了点人,至于到底有多少。部队里面的福建兵说的都不一样。”李云讲述着他知道的福建情况。

赵嘉仁也知道一些,却很久没有福建的大新闻,所以关心的并不多。在各地都有些故土难离的感觉,但是在福建最缺乏这样的心情。只要有可能,大家都要离开贫瘠的福建。

“官家,我爹说,现在福建种地的人越来越少,他自己觉得自己根本当不了地主,别说赚钱,不赔钱就不错了。于是把地一卖,要到杭州与老兄弟们一起喝喝茶,吃吃饭。他也特别想念官家。”李云讲完老爹李鸿钧的事情,就闭上嘴静静等着赵嘉仁发话。

赵嘉仁心中生出一种遗憾的感觉。聚会,吃饭,是一定要有闲有心情才行。他现在实在是没有闲,也没有心情。沉默了一阵,赵嘉仁才继续问道:“你爹怎么会经营到赔钱?”

“他说是想按照航海行会那般经营,什么能卖高价,就种植什么。可他却总拿捏不住。茶叶、漆、丝,总是有人卖的价格比他低。等别人的卖完,这收购份额也就满了。我爹看他真干不了这个,就直接把地买了。”

赵嘉仁没想到李鸿钧竟然是因为竞争不过,所以果断退出。虽然这证明李鸿钧的确没有经营土地的天份,但是这种果断退出止损的做法倒是颇为值得肯定。

“你可看了最近有关地主的文章?”赵嘉仁终于开始问最核心的问题,以李云的资历以及战功,做总参谋长毫无问题。那些根本不重要。

李云立刻答道:“看了。我坚决支持官家的看法,这地是让人来种的,而不是让人用来作威作福的。”

“真的?”赵嘉仁有点下意识的问。这些天他也接触不少人,每次问到这个问题,不少人虽然也表示坚定支持赵嘉仁,但是他们对于反对特权阶级则是支支吾吾。看得出,大部分人还是希望维持自己的特权,所以就反对取消特权。

“官家,有些人自有他们的道理。我也和人争辩过,这件事上认同官家的从一开始就认同,不认同官家的从一开始就不认同。我家乃是穷出身,若不是遇到官家,我们家上下还都在福建受穷。所以官家要做什么,我就支持官家。更何况我觉得官家说的没错,在咱们军中当兵的绝大多数都是普通百姓,许多都是佃农。他们为何要当兵,就是因为当兵之后可以让家里过上好日子。”

赵嘉仁微微点头,却不知道该怎么讲。如果赵嘉仁现在坚定维持之前的土地制度,陆秀夫就会坚定的支持赵嘉仁。很多此时坚决不认同赵嘉仁的地主和进士也同样会坚定的支持赵嘉仁。某种意义上,如果没有他们的坚定支持,赵嘉仁可没机会顺利的在万众的欢呼声中当上官家。

到现在,赵嘉仁也不认为大多数以前的支持者只是因为想跟着赵嘉仁飞黄腾达就跟在赵嘉仁身后。那些人当年认同赵嘉仁打跑蒙古,拯救大宋的政策和理念。所以才会义无反顾的投奔到赵嘉仁旗下。

现在时过境迁,赵嘉仁需要的是支持土地政策的同志。就李云的表态,他大概就是这方面的同志吧。最后赵嘉仁也没有特别勉励,他说道:“你先去兵部,任职的事情我会下旨。”

李云走了没多久,工部与农部的人都到了。工部与化工厅是一个部门,坐在赵嘉仁左手。农部与林业厅同属一个部门,坐在赵嘉仁右手。赵嘉仁就将李云所讲的胡杨树讲给这几个人听。讲完大概,赵嘉仁又问道:“林业厅可否有调查胡杨树林的分布状况。”

“……没有。”回答问题的时候,林业厅厅长声音里面都是遗憾。

“那么就马上派人去调查。”

“官家,这种碱块来源可靠么?”工部尚书声音里面既有期待,又有不安。

“按照道理,应该是可靠的。每年定期收集,一个人就算一年收集十吨。那里面的碱含量只有一半,五万人就是二十五万吨纯碱。大宋的化工业就不缺乏碱块来源。”赵嘉仁开始数字想象。

对于这种不负责任也不唯物主义的态度,四位大臣也不怎么认同。树上长出碱块怎么听都有些扯淡。可他们却没办法反对,如果这件事是真的,那就真的是大宋碱块的稳定来源。不等这几个人说更多废话,赵嘉仁问:“你们都明白碱块对大宋的重要性么?”

“知道!”四人都立刻回答。

“那就全力去做。有多快就多快!”赵嘉仁命道。

让四位重臣离开之后,赵嘉仁自己也立刻干起来。他亲自指挥下令收集信息,三天后,在甘肃、灵夏、山西等地驻军都发回来电报。表示在这些地区都有大片的胡杨树林,在大部分胡杨树林都能找到‘胡杨碱’。从灵夏那边发来的消息中,在盐池附近的土地上,胡杨林非常茂盛。树上的胡杨碱非常多。

看完电报,赵嘉仁闭上眼。他没想到祖国的大好河山竟然有这么多神奇的植物,能够满足华夏人民的各种需求。更没想到在乱砍乱伐摧毁西北环境之前,这里拥有如此之多的宝物。等睁开眼,赵嘉仁让秘书拿过来任命李云为宋军总参谋长的任命书签字行印。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