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形容战争的词汇很多。
残酷、壮丽、悲壮、宏大、血腥……不少文人也感性地将战场描绘成画卷、诗篇、音乐等等最能刺激人们感官的东西。
投身军旅的不乏知识分子和艺术家,要不然也不会有“战争文学”这个类别。只是从古至今,文人们总是哀叹自己的能力不足,乃至无法还原真实的战场哪怕千分之一。
不管时代和技术如何进步,真实的战场面前,智慧、文学、思想之类的东西,永远都显得苍白无力。就连拥有这些的血肉之躯亦是如此。
9mm冲锋枪撕裂金属般的轻叹调,7.92mm突击步枪清脆的咏唱,7.92mm通用机枪撕裂布帛般的清唱,12.7mm大口径机枪密集的鼓点,手榴弹的爆炸犹如高音铙钹,霰弹枪、铁拳和迫击炮弹的混声合唱接踵而来。中弹者的哀嚎呻吟,垂死者的忏悔与诅咒,呼叫医疗兵和支援的嘶吼——穿插于其中。
这就是战场的演奏会,依据不同的喜好,有人将其当做交响乐,有人认为那是爵士乐,视其为轻音乐者也有之。但不管那是什么,每一个音符都是以演奏者的生命为代价这一点,绝不会改变。
“佩特罗!带上两个人,让那挺机枪闭嘴!”
“阿尔冯思!手榴弹!!”
“别停下来!要是气势上被压住了,就没法打了!!”
“机关炮在干什么?!钻沙子偷懒吗?!!”
不同的语言相互交错,一边的通讯线路尚待修复,另一边的无线电只配置到突击队小队长一级,加上电磁脉冲的波浪尚未平息,交战双方的通讯基本上就靠通讯兵和哨子了。不过总体上来说,防卫军还是有些优势的。守军兵力充足,且有完备的掩体保护,对战场也十分熟悉,最重要的是他们接受过系统的反渗透训练,知道该怎么处理这种突发状况。
如果是查理曼常规步兵单位闯进来,哪怕兵力比守军多上一倍,恐怕用不了几分钟守军就进入打扫战场、扫荡残敌阶段了。但这一次对手明显不是普通部队,光那一水自动武器就不是查理曼那票花岗岩脑袋能搞出来的。在双方火力对等的近距离乱战里,能够仰仗的就只有个人技术和运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