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比于禁,汝南曹昂的兵力还要更少一些,据探子回报,汝南的曹兵合共不过两万余众,估计是将兵马都集中到寿春应对晋军正面的进攻,不过听说驻守汝南的乃是于禁的老相识——曹仁,对曹仁非常了解的于禁也不敢有半点轻忽。
为将,曹仁当得上一个勇字!破袁术时,攻陶谦、伐吕布,攻者少有不克,经常斩将夺旗,阵前冲锋。而在曹氏家族中,曹仁也是唯一一个能令曹操放心独当一面的帅才,曹操过去对外征战,或是将老巢交由曹仁守护,或是令曹仁自领一军从旁策应,官渡之战文曹操与文远对峙与官渡,西线令曹仁与文远麾下第一大将赵云交锋,由此可见曹操对曹仁的信重。
而到了曹昂接班之后,对曹仁的重用更是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论辈分,曹昂得管曹仁叫叔父,论资历,曹昂麾下众将无一人能比得上曹仁当年立下的赫赫战功!
所以于禁此次出征不敢存丝毫的大意,兵马未动,已经派出上百名探子出去打探情报,大军行进,更是放出去数百哨骑监控方圆十里内的风吹草动,对于于禁这般谨慎,麾下军士普遍不解其意。
三万大军浩浩荡荡的从许昌出发,进入汝南的第一站就是毗邻颍川的召陵县邑,不过在这里,于禁得到的只是一座空城,没有一个士兵守城,连百姓也被转移,遍寻这座小城,于禁只找到几个上了岁数走不动道的老人!
而探马也从前方带回来了和这里差不多的消息。
“回禀都督,探子来报,此去一路曹仁放弃了定颖、灌阳、上蔡的守备,只将兵马尽屯于平舆城内,探子一路所过,不见一个曹兵!”
历史上能和张辽齐名,同为大魏五子良将之一的于禁,统兵也是很有一套的,否则历史上曹操也不会对他那么信任,令他一个外姓将领率领七军去援救曹仁,对付威震华夏的关羽。虽然那一仗最终令他名声扫地,但其中失败的因素,也不乏与庞德争功而失去了冷静的判断力……
得到于禁,虽然他是被迫投降的,但只要是人才,文远都始终秉承用人不疑的原则,任凭发挥!所以于禁刚入帐下,文远就封他做辅军校尉,之后短短不到一年,就升他做了辅军中郎将负责督管治下所有的辅兵,这在现代就相当于武警、预备役等二线部队的最高长官。
而在此之后不久组建豫州军团的时候,于禁又颇受争议的当上了豫州都督,成为文远麾下十大地方军团的主将之一,在文远看来没什么,却让于禁颇感主公的信赖和肩上的压力。
对于主公的信任,于禁心中暗怀感激,在之前每一个岗位上都兢兢业业的做着,而此次出兵,于禁更是暗下决心,即便是要面对故主故人,也一定要打赢这一仗报答主公的知遇之恩!
“曹仁这是要坚壁清野啊……”于禁捻着胡须沉吟道。曹仁这一手精明啊!知道晋军远道而来,知道哪些分兵把守根本阻挡不了晋军的攻击,索性先退让二百余里,来个坚壁清野、以退为进,将手上的兵马资源都集中在郡治平舆。
平舆城高壕深,强攻不易。而且己方拖着二百多里的补给线,很容易被熟悉地形的曹仁抓住机会截断粮道,打伏击!
于禁一眼就看出曹仁的布局,可麾下人并非个个都看出其中奥妙的,副将孙观道:“都督,曹仁鼠辈避不敢战,乃是怕了我晋军的赫赫声威!末将愿乞精兵三千,直至平舆城下。砍下曹仁首级献于都督麾下!”
于禁看了孙观一眼,道:“曹兵以逸待劳,不可轻敌!现在只宜步步为营,稳步推进,当心中了曹仁的诡计。”
孙观又谏道:“我军此次大举征讨曹昂,汝南士民俱以胆寒!我军当趁此良机以秋风扫叶之势直取平舆,都督这般磨磨蹭蹭,贻误战机。只怕传到主公耳朵里,对都督,对我等都不好看。”
“曹仁乃曹昂麾下大将,不可轻敌,我意已决,休在多言!”于禁皱眉道,孙观对他的不满,于禁其实早有发觉。孙观本是臧霸的副将,刚打下豫州那会随臧霸留守许昌。后来臧霸撤走,孙观就留了下来,孙观平时有些自大,本来满以为他也能想臧霸那样能弄个都督干干!谁料这边突然空降一个于禁过来。他孙观仍只落的个副将的官衔!
“末将……遵命!”孙观咬着牙拱手退下,而在离去时眼中显然闪过一丝鄙夷的神采。
“传令下去,全军稳步前进,日行五十里,沿途严加注意警戒!今晚大军到定颖城内安歇!”于禁没注意到孙观的眼色,看了看地形图之后大声传令道。日行五十里,对经过训练的晋军战辅兵来说简直是小菜一碟,就算是一日强行百里,在训练时都是家常便饭,于禁命令日行五十里,由此可见他的谨慎。
而孙观在告退之后,则和豫州军团另一个副将牛金走到了一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