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拱身拜道:“主公英明,亮佩服的五体投地。亮这就着手准备,争取用最短的时间稳固西川的根基!”这倒不是诸葛亮谦虚,刘备这一番话,既表现出考虑问题的多面性,又体现出本身的豁达,知进退,确实让诸葛亮佩服的紧。
事情就这样定下来了,因为文远的煽动,刘备的军队还没集结到一半,对地方的掌控稍稍松懈的时候,一些仍效忠于刘璋或者益州本地不愿意服从刘备的势力就纷纷暗中准备发动叛乱。而得到消息的刘备也及时调整了部署,决定先稳定自身的根基,将矛头指向准备作乱的叛贼。
只是这样一来,刘备显然抽不出精力先一步进攻汉中了,而这个时候,文远也统帅着二十万战辅兵千里迢迢来到雍州,并且和谋士们紧密筹划如何荡平张鲁,夺取汉中郡。而最亟待解决的问题,无疑是如何破开阳平关的防御。
这一日傍晚,文远下令扎下营寨,召来等一众谋士武将商议。
文远开门见山道:“诸公,各位将军,阳平关易守难攻,颜良五万军士苦战数月不能寸进。而眼下大军离阳平关不到一月路程,不知诸公可有良策破敌?”
这几日,文远满脑子都是想着如何打破阳平关的事情,可是一直想不到好的主意,看过颜良这几个月送回的战报,文远知道颜良曹仁二将已经尽了全力,即便是自己亲去,也不可能做得比颜良更好,即便是手下这二十万大军都搭进去,也未必能打下阳平关。这不是兵力多寡的问题,,是守将张卫掌控着绝对的地利!关前那种狭窄的地形,一次性只能投入数千人的攻城兵力,文远带去的人再多,也只能在后面看着,使不上力气。
如何突破阳平关,这是摆在文远和手下文武面前的一个难题。
这个难题,文远之前和几个心腹谋士讨论过,暂时没有想到办法,眼看离汉中越来越近,不得已扩大范围,集思广益,只能拿来和几个军团主官一起商议。
雍州军副将郭淮进言道:“主公,末将倒是有个想法,只是风险有点大,不知道能不能被采纳。”
文远自嘲一笑,鼓励道:“哦,伯济是雍州人,对汉中的情况应该是比其他人熟悉的,有想法总比什么都没有好,我想了几天都还想不出一个主意呢!”
郭淮此时还是个二十多岁的年轻人,能在这个年纪坐上军团副将,一方面说明郭淮却是有真才实学,另一方面也让众人敬服主公敢于用人。
记得当初郭淮拜入主公帐下的时候,那时候主公还是大将军,短短不到十年,主公如今成了堂堂晋国的大王,浑身上下,散发出一股浓烈的上位者气势,举手投足间,带给郭淮一种如山岳般的巨大压力!
还好,主公略带赞赏和鼓励的口吻让郭淮感觉放松了些,深吸一口气堪堪而谈道:“多谢主公夸赞,末将的想法是这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