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e小说网 > 大唐农圣 > 第141章 岭南的发展大计

第141章 岭南的发展大计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每个促进民族融合,推进民族和谐的人都是值得人尊敬的,孙享福给这样的人行礼,是心甘情愿的。

其实冯盎只是照实说出了自己心中的想法,并不觉得这是件多么高大上的事情,孙享福这么认认真真的给他行礼,倒是让他有些尴尬,道,“这不正有一事不决,准备问计于你么。”

“越公可是犹豫,要不要答应划地给这些人?”孙享福指了指案几上一堆的信件道。

“正是,老夫若是许了他们田地,他们必然会组织汉人佃户来岭南耕种,若是我岭南之地的汉人多起来,则原住民能够在他们身上学习很多汉人的风俗习气以及农耕技术······”

冯盎说了好几点给这些人划地,让他们来岭南之地耕种的好处,孙享福则是越听越是摇头。

“越公可想过这些想要来岭南之地的人的身份?各地大族也,他们在乎的是自己的利益,来了岭南,也会如在下一样,要求越公将最好的地方划给他们耕种,这样反而会让原住民没有好田耕种,让本就穷困的他们的生存空间变的更小,不是长久之计。”

“嗯,你说的这一层,老夫也有担心,自汉以来,不是没有汉人官员试图将岭南之地治理好,却没有任何人成功,地里环境是一种因素,更主要的原因,却是人治的原因,汉人管理岭南,难免偏颇汉人,夷人部落被欺压,肯定会反抗,夷人部落自治,却又不服汉人王化,使本地一直处于落后状态,老夫百思,不得解也。”冯盎有些郁闷的摇了摇头道。

“这个事情得慢慢来,依在下看来,这是一个走出去,和走进来的问题,岭南之地山多,路远,但相对来说,却并没有蜀道那么难行,为何蜀中的发展却能紧随长安的脚步,而岭南却不行呢!还是因为岭南各个部落没有走出去的勇气。

商业不兴,缺乏往来交流,这是岭南百姓不能快速融入汉人的一大因素,第二个因素,则是因为部落分治,让他们无法实现第一个因素。

岭南的人无法走出去,外面的汉人无法知道这边的更多信息,自然也不敢轻易的走进来,如克服瘴气,驱赶蚊虫,应付猛兽的一些法子,汉人不知道啊,他们只知道这里凶险,所以不敢来,这才导致了岭南的封闭。

所以,越公第一个努力的方向,应该是打破部落首领对于旗下夷民的控制,让这些夷民走出去,学习汉人的文化,将其带回来,传播。”

“如何打破?”冯盎感觉孙享福说的有理,追问道。

“先以雇工的名义从他们手中征调青壮,给与他们一定的好处,相信这些首领应该不会有什么意见。”

“然后呢?”

“然后这些被征调出来的人,您觉得他们还会愿意回去吗?在您的工坊中,他们只需要付出一定的劳动力,就能吃的饱饱的,没有毒虫猛兽威胁他们的生命,他们干嘛要回去?您觉得白云湖半岛的那些居民,现在还愿意回到他们原来的部落吗?”孙享福一连串提问,却是叫冯盎若有所思。

“可就这样一轮一轮的征调,老夫得需要多少作坊才能满足他们?而且,壮丁少了,部落的生存难以维系,那些首领就不会同意征调了。”冯盎提出问题道。

“可以轮换啊!让所有部落里面的青壮都轮流在工坊里面做事,接受工坊里面的教育,半年,一年之后,再回他们原来的部落,替换下一批,几轮替换下来,您如果会做,应该就没有青壮愿意听他们首领的了。

还有,可千万别觉得您安置不了那些青壮,您的岭南道,南北东西可是上千里呢!这千里之地,有多少可供开垦的好田?少说也是百万倾吧!不算那些时令瓜果的产出,光这些田,您知道开出来种植在下引进的这种占城稻,一年要产出多大的财富吗?在下觉得,到时候您每年可以留下一半的人在岭南耕种,另一半的人都乘船到长安去旅游,专门去长安学习汉文化。”

“呃······”

孙享福给冯盎描绘出来的世界需要太大的脑洞去想象了,冯盎一时还想象不出来,但他觉得,似乎很可行,被孙享福留在白云湖的那些原居民,真的没有一点要回原部落的意思,自从在半岛的房子建好之后,他们每天早上太阳没出来之前,和每天下午太阳下山之后才会在田地里劳作一会儿,大多数时候都在半岛上戏耍,睡大觉,悠闲的很。

如果岭南多出几百,上千个白云湖这样的地方,那整个就好管了,毕竟这里的人口少。地方妥妥的有。

这就是一种模式,就像幸福村对于大唐来说一样,冯盎觉得他似乎找到了一丝脉络,这或许就是他苦思不得的一种改变岭南的办法,所以,他进入了沉思之中。

孙享福见状,小心翼翼的从冯盎的书房里退了出来,几十万的人口而已,要想治理好并不难,而且,这里的人用不了多久,就能有吃不完的粮食,等孙享福的船队建设起来后,会拉着一批批的岭南人往返长安,让他们长见识,就不信他们看了外面的花花世界会不向往,会甘愿回到部落,接受首领们没有道理的统治。

而且,当汉人商贾知道岭南的佳果能在长安卖出好价钱之后,就不信他们不跑过来做生意,岭南人在没有完全开化之前,不需要那些地主,却是需要商人们给这里注入活力。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