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三十磅的炮弹为例,英国军队向斯塔克军工订购,没法也就一英镑一先令左右,也就是五银元,但卖给赵大贵,则立即到十五元每发的程度;
另外,火药在吕宋等地也就百斤十五元左右,卖给赵大贵,立即涨到百斤五十元以上,这真是叔叔可以忍,婶婶也不能忍。
赵大贵为了使保安团快速形成战斗力,又没有别的渠道买武器,只能咬着牙先买下武器,然后又想办法仿制一些,但现在有个机会,自然要便宜购买一些军火。
简单说一下赵大贵这里的武器加工能力:
赵大贵现在有能力生产铁炮和铜炮,但熟练的工匠数量还有些不足,机床也不够,因此难言做到自给自足;
火炮使用的球形炮弹都是铁做的,加工起来相当麻烦,赵大贵这边能生产,但也做不到大规模生产;
生产先进的火药,技术上不难,但因为缺乏硫磺和硝石的大规模买入渠道,只能从英国人那边高价买进;
像火枪之类的,与大炮相比就属于军工业中的轻工业了,以现在的人手和机器,倒勉强能做到自给自足,而且是一水的后装来复枪,甚至比英国军队的平均装备水平还好一些。
来复枪使用的米涅子弹,别看不起眼,但需要的精度很高,因此只能手工生产一些,然后又引进一部分,真要批量生产,就要机械加工能力和精度比现在提高一个数量级才行。
历史上,米涅子弹在五十年代就开始盛行,但也不是所有欧洲强国都有能力生产机,以俄罗斯为例,生产几十万发米涅子弹容易,但生产数千万甚至上亿发子弹,给数十万步兵全部装备就很难,直到六十年代以后才掌握批量生产子弹的能力。
赵大贵在定海建立小型的军工厂,但与俄罗斯一个国家相比,差得还不是一星半点。
顺便吐槽一下这时代的火炮生产技术,一提到铁炮很多人就会鼓动说利用铁模铸炮法快速生产,但是这种方法生产的火炮的材质只能是白口铸铁,散热能力差,严重影响射速;
在鸦片战争中,英军使用的砂模铸炮法生产的火炮,射速达到每分钟1.5发到两发的程度,接近或超过每小时一百发,而清军的火炮射速只有悲催的每小时八发到十一发的程度,其威力相差多少,可想而知。
这时代的主战武器是火炮,火枪在战争中的实际作用其实不大,知了本来也可以对这时代的火炮技术详细介绍,从射程、射速和命中率等方面详细比较英军和清军的火炮参数,但是一直有书友指责知了用各种资料水字数,这里就只是简单介绍,真正感兴趣的书友可以自己查些资料。
总体而言,英军和清军的火炮参数性能相差极大:
以射程而言,英军火炮的最大射程达到一千九百米,有效射程达到一千二百米,而清军的火炮射程几乎不可能超过五百米,虽然也仿制过一些英国火炮样式,但都是仿造欧洲的商用火炮,射程在五百米以下,跟真正的军用火炮有极大差距;
以射速而言,英军火炮射速为每小时九十发到一百二十发,火箭炮甚至能达到每分钟六发,清军火炮只有每小时十发,相差十倍以上,基本属于马克辛机枪和普通步枪的差距;
再论穿透力或者切削力,哈哈,两者也相差极大,英军的火炮甚至能一炮击沉一艘清军战舰,但清军的火炮很多时候有数十上百发打到英军军舰上,也不能造成什么实质性的伤害。
(知了注:在鸦片战争刚开始的时候,两国军队在九龙一带进行第一次海战,英军用一发火箭炮弹就将清军战舰断为两截,把自己也吓了一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