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e小说网 > 苏联英雄 > 第三百四十章 全民战争

第三百四十章 全民战争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凡以恐吓无辜平民、损坏平民财产为目的的空战是被的。”——《华盛顿条约》第二章、第二十二条。

张伯伦在1940年2  15(日rì)在英国下议院的一次演讲时做过一个声明:“即使其他国家做了伤害平民的行为,英国政府决不会卑鄙地以袭击妇女及其他无辜平民来恐吓他们。”

结果,英国政府的“人道政策”因张伯伦的下台和完蛋、新首相温斯顿-丘吉尔的上任,在1940  5月10(日rì)结束了它短短的        第二天便下令英国皇家空军轰炸德国弗赖堡。有英国历史学家和军事理论家指出:正是丘吉尔点燃了空前毁灭和恐吓德国人的战争引信。

~年五月开始,在经过英军八次空袭之后,德军在1940  9月对伦敦进行了连续多个夜晚的反攻轰炸,并于11  4再一次袭击了考文垂。《德国空战》一书的德国作家汉斯-朗夫认为,这次对      >.    心的轰炸被公认为全面空战的开端。当时,工厂附近的城市建筑一半被彻底摧毁,几百人被炸死。这次空袭之后,德国空军停歇了一段时间,而英军基本上夜夜都进行着所谓“高精确”的空袭,直到1942初。

但是那会猛烈的袭击对德国经济影响并不显着,军备产量不但没有下降,反而持续上升!

这样地(情qíng)况一直到了  42年。当年2  21(日rì)。阿瑟-哈里斯成为英国皇家空军轰炸第三帝国总司令,对德战略轰炸出现了转机。他建议英国空军停止对具体目标的摧毁,要求对德国城市进行地面轰炸:他认为,要摧毁城市首先应摧毁其工业企业,以消灭德意志人民的士气。

二战结束后几个月,战胜国的首领们早已忘记战争摧毁的城市,而是争先恐后地瓜分起战败国:比如,英国首相丘吉尔急于摆脱轰炸德累斯顿(1945年2  13-14(日rì),(情qíng)人节的早晨开始对德累斯顿的:    炸。对德累斯顿轰炸造成整个德累斯顿内城(15平方千米)被彻底摧毁(包括14000民宅、72所学校、22家医院、19  教堂、5个影剧院、银行和保险公司、31家百货公司、31家          |        ;哥摄影工厂),其它区域也不同程度受到破坏。只有别墅区所受的破坏相对较轻。

全城共计222000  公寓住宅,其中75000  完全被摧毁,11000  严重受损,  00座受损,81000座轻度受损。由于政治宣传的影响,对于平民死亡人数的各种估计差异很大,纳粹德国地估计为350.000  400  (    顿市立博物馆的证据显示有25  0死亡。  一点值得注意:苏联红军已经从东面((逼bī)bī)近德累斯顿,距离不到100里,而且没有什么坚固防线能够挡住红军。而德累斯顿有发达的光学工厂,之前城市体系基本完好,显然西方不想它完整的落入红军之手。)和其他几十个城市的责任。好像一切都没发生,不是他亲自下令轰炸似的。

阿瑟-哈里斯战后写了一本名为《战略轰炸》的书      ~  |指出:除了埃森战役,其余战争时间里,英皇家空军轰炸压根就没有将某一工厂作为袭击目标,即使成功毁灭了一个企业,也被我们看作是附加的成绩。而我们的成功标准是市中心的毁灭。因为越靠近市中心,房屋、人口越密集,投下地炸弹就越容易摧毁整个城市。

战争期间,英军向德国城市共投下9.5亿枚炸弹,重  43吨。

说到丘吉尔的灭德国人民士气的战略决策,它非但没有加速战争胜利地到来,反而拖延了战争的结束。

在战后很长时间内,美英两国都不断地为自己的行动辩护。

比如到1964年,美国空军退伍中将                盟军轰炸德累斯顿时牺牲的13.  v    :          |      我也没忘记战争的始作俑者。并且对在美英空军顽强打击法西斯的战争中牺牲的500万平民再次表示惋惜。”

而英空军罗伯特-桑德比元帅地语气比较缓和:“.:        德累斯顿之战是场悲剧,这是因残酷巧合所引起的一场骇人灾难。年(春chūn)天的这场袭击不是一场恶战。虽然盟军似乎不是要搞清楚空袭的巨大破坏力。”(卑鄙无耻,英国是二战的另一个挑起国!祸水东引妙计的最佳结果。)

英军元帅的这种幼稚说法其实是在为其全面轰炸德国辩护:“城市才是人类文明的起源,而不是城市的废墟。”——英国历史学家约翰-富勒。

、、、

这就是林俊所知地“战略轰炸”,就不需要描述无数次的战略轰炸对德国平民带去了什么,但是汉堡、科隆一类城市遭到地破坏和整个战争相比都可以忽略不计。大概没有人比林俊更能了解二战中地德国,他不会幼稚到想靠战略轰炸去摧毁德国人民的战争士气。

丘吉尔政客式地战略决策,并不适合战争的实质——就是将整个德国的所有城市彻底炸成废墟,德国人照样会打到最后一刻,因为德意志民族也是无比坚强的民族!就像“历史”上德国在苏联所做的一样,反而更加激起苏联人民战胜德国法西斯的斗志!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