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e小说网 > 文心雕龙新译 > 正文 第二十二章 章与表的使用

正文 第二十二章 章与表的使用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自古宫廷设置官阶层次,主要为了分别岗位职责。在职位角色上,如果说必定存在“高、低、尊、卑”的差别,究其实质性的根本问题,只不过就是各自担当的责任不同而已。

古往今来,帝王之所以戴冠冕理政,其中意味着需要明暗兼听;而大臣们为何要配鸣玉上朝,内含着殿堂之上必须要磊落光明。所以帝王只要英明智慧,并且大臣能够公正不阿,则朝堂之上才会出现裁决明确果断,而宫廷之外,便会伴随功成名就不断。

《尚书·虞书·尧典》记载,唐尧理政咨询四岳长老,而《尚书·虞书·舜典》讲述,虞舜委命八位贤人创业立功。所以殿堂之上,无论谦让推举,还是阐明主见,他们都是面对面的口头问答,在当时还没有书面的文字交流。至于殿堂之上,他们进行口头问答的事项内容,也就是后来所谓“奏、章、书、表”的用途和意义;至于宫廷内外,针对建功立业的表彰和奖励,那些属于“加官进爵”时典礼的内容和形式。

商朝初期,史传太甲(姓子又名至或祖甲是太丁之子商汤长孙商朝第4位君王)继位后昏庸无德,顾命大臣伊尹,书写《伊训》《肆命》《徂后》等,给予训诫,并有“桐宫之囚”的说法。三年后,太甲悔过复位理政,伊尹又作三篇《太甲训》给予褒奖。于是大臣与君王之间,以往只是面对面的交流,由此开始便有了通过文书来表达心愿的方法方式。

姬周伊始,君王与大臣之间议政,虽然依旧延续夏朝和商朝的仪式,但是更加注重文书记录。例如《诗经·大雅·江汉》的记载,召虎(召穆公姬虎西周中兴周宣王的重臣)平定淮夷后,受到周王奖励,随后铸造礼簋并刻铭文,其中有“虎拜稽首,对扬王休。”(召虎叩头,答谢周王英明。);再如《左传·禧公二十八年》记载,晋文公晋升伯爵后,答谢辞中有“再拜稽首,奉扬天子之丕显休命。”(再次叩头,万分感谢周王至高无上的英明决策。)由此可见,这一时期口头表达与记入文献,虽然还没有完全区别开来,但是对于帝王的奖赏都会特别庄重地记录下来了。步入战国时代,朝廷上下交流的方式内容,尽管变化不大,却将递交君王的文书一律改称为“上书”了。

汉代立国之初,朝廷规范天下礼仪规格,对于递交皇帝的文书,明确了四种名称:一叫“章”,二叫“奏”,三叫“表”,四叫“议”。“章”用于答谢皇恩,“奏”用于弹劾检举,“表”用于申请倾诉,“议”用于判断说明。

何谓“章”呢?单从字义上讲,“章”就是“明”,即明亮、闪烁。《诗经·大雅·棫朴》中说“倬彼云汉,为章于天。”(结合原诗大意是:文王军队的士兵,雄伟壮阔的就像天上璀璨斑斓洒满天的银河啊。)这里的“章”就是“明亮、闪烁”的意思。若指代事物表面的色彩,一般红白颜色交错就是“章”。

何谓“表”呢?在字形上,“表”源自最早披在人身上的皮毛,即衣服。若在字义上,“表”的意思,如同与“根”相对的指代植物末梢或枝叶的“标”,大致包含“表面、标志、显示、说明”等。在《礼记》中《表记》一篇,就是讲解君子的外在品德表现。“表”如果应用于器物,像测量日影的晷和计量时间的漏,也都被称为“表”。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