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e小说网 > 宋王 > 第三四三章 不谋而合

第三四三章 不谋而合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如此虽然天下太平,可一直无所作为,在对外方面难免为人所诟病。说实话,赵顼有些看不上爷爷的作为。

他希望效仿的是太祖太宗这样大有为的君主,甚至超越他们。第一次见到王安石的时候,他便让王安石评价唐太宗。由此可见,李世民是赵顼的偶像,一个有宏图大志般的君王岂能承受这等屈辱?

也许,有人说唐太宗也有汴桥之耻,可以发愤图强,一雪前耻。

可是赵顼的处境不一样,他们父子是过继过来的,是以宗室子弟的身份继位的。若是不能超越前朝的仁宗皇帝,会让人看不起的,地位和颜面都会大受影响。

仁宗皇帝去世尚不足十年,英宗在位短短四年毫无建树。故而所有的压力全都在赵顼身上,他有种急于求成的想法,故而在任何事情都不敢松懈。

西夏这件事,对他来说是压力也是机会。一方面可能是变法因此受影响,一方面是关系到自己的权威与尊严,当真难以权衡。

结果听了半天的大臣意见,还是个左右为难。

此刻赵顼满脑子都是西夏这件事,故而并未注意到,朝堂上已经是泾渭分明,各执一词十分明显的局面。党争时代,已经悄然来临,逐渐开启,可是赵顼根本没有察觉。也没有注意到这会带给大宋朝什么?故而也没有采取任何的措施。

当然了,虽然是如此,也有一些中立的官员。有些人是为了中立而中立,不想搀和其中,明哲保身。有的则是地位超然,根本不需要明确的站队。

赵顼暗叹一声,看着下面的争论不休的臣子。如此争执下去,何时才能有结果?

底下的官员各执一词,可是几位宰相和重量级臣子都没有说话。

“曾公亮,你以为如何?”

集贤殿大学生曾公亮可是当朝首相,他的意见无疑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营救林昭之后,曾相公的声势更胜往昔,逐渐从幕后走到台前,也不再像是之前那样的平庸低调,可是插手一些事情。

满朝文武都明显察觉到曾相公的复出,以前的他大都是在王安石的阴影之下,而今他则是要做一个名符其实的首相。

其实曾公亮最开始是偏向王安石这一边的,韩维最初向赵顼推荐王安石的时候,当时的参知政事吴奎出言批评王安石。曾公亮则比较客观的维护,在以后的事情上也对王安石多有支持。

尤其是变法开始之后,新法没有条文。反对者都很多。曾公亮往往是采取一种默许的态度来表示支持。以至于吕诲上疏弹劾王安石十宗罪的时候。还提及宰相之中只有曾公亮支持。

那段时间,曾相公俨然是王安石的伙伴,支持者。可是时间长了,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曾相公的心态和想法也在慢慢发生变化。

最直接的便是对新法的失望,和苏辙、陈升之一样,对变法的认识和态度都有了转变。已经三年了,新法有什么成效?反倒是将大宋朝弄的乌烟瘴气,很多地方更加的混乱不堪。情况也更加的糟糕。

作为首相,曾公亮对全国的情况更为了解。他没有王安石的那种执拗,故而看事情更为全面。尤其是林昭上书提及青苗法的弊端,曾公亮更为大为触动。林昭当时是地方官,青苗法的具体推行状况自然最清楚不过,再者,他是王安石的亲信,连他都觉得有不对,事实可见一斑。从那时起,曾公亮开始动摇。态度开始转变,只是劝阻有用吗?

曾相公只能报之以无奈的微笑。要是有用,文彦博和司马光还用得着被迫离开你汴京吗?即便自己是首相,又有什么用呢?只是出陈升之那般退缩也不是办法,必须要做点什么,从熙宁三年开始曾相公开始有了这个想法。

加之随着变法的推行,王安石变得越发的强势,影响和权势都越来越大。使得曾公亮的权力和地位不断下滑,首相也变得有名无实。曾公亮嘴上不说,可心底里自然是不痛快的。故而心中的一些想法就更加坚定了,只是一直没有合适的机会来复出。

林昭的案件无疑是个绝好的契机,王安石因此受到牵连和打击,曾相公所扮演的角色不突兀,恰到好处,顺理成章的介入,然后顺理成章的复出。

今日站在朝堂上,曾公亮一直没有发言。或许他对军事不太懂,可是政治和权谋方面却是老手,下面的人到底在争执什么,他一眼就看清楚了。

曾相公觉得,这又是一个契机!

“陛下,臣以为该出兵反击,打击西夏狼子野心,捍卫我大宋疆土与尊严。”

曾公亮的话,立即在朝堂上引起震动。首相的建议,绝对是有分量的。

在曾公亮看来,西北的局势必须要遏制,花钱买和平可以,要是要有底线的。不能让西夏这样得寸进尺,必须要振奋一下士气,然后再坐下来谈。

再者,曾公亮也是想要借此,让变法暂时缓和。也许官家和王安石都该冷静下来,狂热散去之后再慎重考虑一下。基于内政和外交的需要,都需要出兵开战。

赵顼神情微微一动,也敏锐地感觉到了曾公亮和以前不一样了。要是放在以前,他的话不会讲得这么直接,没有一点圆滑甚至模棱两可的感觉,也就意味着没有丝毫回旋的余地。曾相公的发言,无疑是让主战派占了上风……

“王安石,你以为呢?”赵顼有些无奈,最信赖的王安石是什么想法也很重要。

百官也顿时来了精神,这何尝不是一次曾相公和王相公的正面交锋呢?结果可能直接影响到以后的朝堂局面,故而众人都拭目以待。

“臣以为该出兵反击,给西夏沉重一击!”王安石的回答让许多人大跌眼镜,惊讶不已。包括赵顼在内都有几分不可思议,原以为王安石会坚持主和的,毕竟这样对变法是有好处的,却没想到他竟然主战?

他们都忽略了一点,王相公是新法的领导者,可更是一个有血性,脾气刚强之人。更为重要的是,王相公有理想有抱负。对于宋朝的疆域问题,他可不是收复燕云十六州这样简单的想法。而是想要恢复汉唐昔日旧境,抱负是何其远大不言而喻。

这样一个人如何能容忍边境被敌国这般蹂躏进攻呢?西夏的行为无疑是极大的挑衅,王安石觉得是还击是很必要的。

因为在他的构想之中,辽国是最大的敌人。欲战胜辽国,必须要先断其右臂,也就是西夏。没有了西夏的策应,辽国便没有那么可怕。同时,没有了西夏的牵制,宋朝也就可以全力以赴对辽作战了。

虽说眼下还不到全面与西夏开战的时候,但必须要遏制其气焰,否则将来出兵难度就会大大增加。尤其是这次,西北边防岌岌可危,若是陕西四路有个什么闪失,后果绝对不堪设想。

尤其是李复圭在西夏,他的存在更是一个极大的威胁。同时也深深刺激着王安石的内心,正是因为他的力挺才导致如此局面,李复圭的巨大破坏他是有责任的。

局面已经造成,必须要尽可能的挽回,出兵是必须要的。沉重打击西夏不说,若是能将李复圭也绳之以法就好了。说实话,王安石真想当面问问,昔日正直忠义的好友何以会变成如今这幅模样?

曾相公和王相公意见相同,不谋而合,大臣什么是什么反应已经不言而喻了。赵顼无奈一笑,答案已经有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