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e小说网 > 大时代的梦 > 第五十五章 古扇(4)

第五十五章 古扇(4)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扇子,是中国一种特殊文化现象。历来文人墨客喜欢在扇子上面题诗作画,言情托志。

在古代,扇子有时被看作是官职的象征,大概是因为古代官员多为文人出身,而文人又常随身携带一把扇子,在各种场合中常持扇揖让。三国时诸葛亮手执羽扇运筹帷幄,其神态悠闲自若,后来人们又把羽扇看作是智慧的象征。

宋之前的女性与扇诗画古代女子最中意一枚枚圆形有柄的团扇,把它视为儿女情长、美好的定情之物,既可作信物,又可述衷肠。美好寓意的赋予,谱写了很多浪漫的故事。心灵手巧的西施用麦草编成扇,将自己的容貌用彩丝绣于扇芯,送予越国大夫范蠡,定下了百年好合的誓约。

西汉时期的团扇,因为它洁如明月,蕴涵着团圆、欢聚之意,很容易就被女性细腻、温婉、浪漫的性情发现和选择,将它视为纯洁爱情的象征。魏晋时期这种寓意仍然被继承着。

不过在花卉表现手法上,东西方的风格显然很不一样,东方是低调奢华有内涵的,西方是热烈喧闹引人瞩目的,两相比较,竟和花艺风格高度吻合。

远古时代,我们的祖先在烈日炎炎的夏季,随手猎取植物叶或禽羽,进行简单加工,用以抵挡太阳产生风,故有「障日」之称,这便是扇子的初源。

主要材料是:竹、木、纸、布、象牙、玳瑁、翡翠、飞禽翎毛,其它棕榈叶、槟榔叶、麦秆、蒲草等。

不过早期的扇子并不多用于引风,反而成为统治阶级彰显自己地位与特权的仪仗扇。因此多见于皇宫中,又叫「宫扇」。

明清时期开始时兴题字作画,包括在扇身上镂、雕、烫、钻,渐渐使扇子从一个功能型的引风用具变成了艺术品,一时之间身价百倍。

有一种反差是,「新中式」在流行,日本却死守传统,很多文化人说,想要了解传统的唐代文化风貌,得去日本看。这也是侯孝贤导演拍《聂隐娘》时要跑到日本取景的原因,当时也被很多吃瓜群众骂得不轻。

中国年轻人在创作扇面时,也会加入许多融合风格,古风或许只存在于个人的想象中。

不过不管中式、日式,东方的审美一直都风格鲜明,喜用大红、金黄、素色,要么低调地浓墨重彩,要么娟秀典雅。手法上喜爱用手绘或刺绣的方式装点扇面,意境上强调与自然的融合。

一把绢面或丝绸面的团扇,应当比纸质折扇值得保留许多。扇面上只需几朵植物花瓣或叶片,就那样轻轻往身上扑一下,风不请自来,美得很。

16世纪初,中国折扇传入欧洲。葡萄牙、西班牙因为缺乏优质纸张,以细嫩的牛犊皮、羊羔皮作为扇面,称为皮折扇,有的还在扇面上洒香水,称为香皮折扇。

同一时期,法国宫廷内流行用中国绢绸和牛犊皮制成的折扇。18世纪,法国大量进口中国的竹扇骨,在巴黎组装、生产折扇,使巴黎成为欧洲制扇手工艺的中心。

扇子在欧洲,是舞会社交的必要装备。这注定与东方清幽、独处的意境不同,西方的扇子是热烈、热闹的。

西方人非常喜欢东方折扇,直到今天,她们结婚时还会出现一个画面:新娘拿着手捧花,伴娘拿着折扇,甚至将手捧花演化成折扇形状。

如果扇子也有四季,那么可能西方花艺扇正好是春夏,明媚灿烂,很年轻;东方古扇恰逢秋冬,萧瑟清冷,却容易悟出人生真相。

去年我们还写过一个粉丝的作品,她将干花和团扇结合在一起,也是融合和创新的不错尝试。这种扇子,无所谓风格和时代,只要看见,小女生都会想剁手的。

↑仿乾隆宫廷牡丹缂丝团扇

李晶说“虽然我做的是传统的团扇,但我不会狭隘地说只有传统的、中国的才是好的、美的。有人会喜欢无印良品,有人会喜欢巴洛克,美国的设计风格和欧洲的是不一样的,日本现在的审美与过去的也是不一样的。在我看来,美的就是好的。我希望我设计的团扇是美的,是符合现在人审美的。当然,并不是说我的设计风格要多么现代,而是我的团扇,供现代人使用或者放置在他们生活的空间里,不会有违和感。”

扇子,最能代表东方之美的艺术品之一。

扇子的美,在于材质构建的形制,在于画面内容呈现的韵味。

从中国古人择材而制扇,用雅心画扇面图案时,扇子,已经从一种简单的纳凉消暑工具,演变成了雅赏把玩的文化用品。

作为江南文化的核心聚集地之一,扇子这种极富人文气韵的雅致之物一直是杭式生活的配置。杭州历来是中国的制扇中心,杭扇与丝绸、茶叶齐名,被视为“杭产三绝”。

出生于杭州的中国书画全艺扇面大师赵平加,便是这杭扇技艺最富有代表性的传承人之一。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