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e小说网 > 大时代的梦 > 第六十八章 草木染(3)

第六十八章 草木染(3)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姜黄的块茎,可以提取黄色食用染料。这种长得有点像芭蕉叶的植物,原产地在印度。据记载,印度的老百姓食用姜黄已有5000年的历史,咖喱就是用姜黄的块茎磨粉制成。

在中国,姜黄是一味常用的中药,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对姜黄就有详细的记载,称其药性为辛,苦,大寒,无毒。古方用姜黄治风湿而引起的痹痛,也能治心痛难忍等。

姜黄染出来的颜色,有点偏橘黄色,一般的中药房都可以买到。

蓝是我国历史最悠久、使用地域最广的蓝色染料。《荀子·劝学篇》说的“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指的就是靛青这种蓝色染料是从蓝草的叶子中提取的。中国古代造靛青的蓝草有蓼蓝、菘蓝、马蓝等植物,这些“蓝”国丝馆都有。

现在长势正茂的木蓝,来自热带地区,牛仔裤最早就是用这个蓝染的。

这是一种古老的植物染料。用它的根,可以染出红色,但用得比较少。染红色用得更普遍的是红花。

关于虎杖的名字,有个典故。相传孙思邈在城外采药时,遇到一只受伤的老虎,孙思邈见这只老虎腿又红又肿,急忙从药囊中掏出药来,捣碎,取山泉调好,一边敷在老虎腿上,一边又将药喂老虎吃下。

几天后老虎的腿便痊愈了。从此,这只老虎与孙思邈形影不离,竟成了他的坐骑,后人就把这味草药叫做“虎杖”。

麻栎是橡树的一种,在杭州玉皇山上有不少。它的果实叫橡碗子,很坚硬,有点像栗子。躲在丝博馆的一片竹林里,不仔细寻找,很难发现它的存在。

用它染色,步骤很简单,采下壳斗煮水,然后用黑矾媒染,据说还能当天然染发剂使用。也许古人想要遮盖白头发,就是用的它。

在农村,很多孩子喜欢地黄的花,花的形状宛若酒杯,摘下来吮吸,花蜜很甜。但染色,用的却是地黄的根。

刚刚挖出来的地黄根叫鲜生地,可以入药,有止血凉血的作用。地黄根的汁液可以染色,染出来的织物,颜色为金黄色。

地黄在唐朝时候还用来喂马,据说吃地黄长大的马,光彩照人。唐代诗人白居易的《采地黄者》里写道:岁晏无口食,田中采地黄。采之将何用?持以易糇粮。

国槐树的槐花花蕾,形状如米粒,所以叫槐米。国丝馆的正门左手边,就有两棵槐树。国丝馆还原“乾隆色谱”,明黄色就是用的槐米。

明黄是皇帝、皇太后、皇后、皇贵妃专用的颜色,用槐米染成。中药店买来槐米后,在水里煮一会儿,把渣去掉,明黄色素就会出现。

叶片和果子很小。叶形呈菱形,春秋季叶色红艳夺目。现在这段时间,有的叶子已经开始呈红色,红绿相间,非常漂亮。

保俶北路上,路两边的行道树种的就是乌桕。乌桕的叶子用来染黑色,立夏要吃的乌米饭,很多人家就是用的乌桕叶,叶子煮汤,再用所煮的汤将糯米浸泡。

在清末合成染料传入我国以前,人们都是从天然的材料中萃取色彩。勤劳聪慧的劳动人民,用自然赋予的草叶花木,还原了五彩斑斓的大自然。

中国古代有记载的天然染料有两种:矿物染料与植物染料。染红的矿物染料有赤铁矿(又名赭石)和朱砂;染黄的有石黄和黄丹;染青色的有蓝铜矿和孔雀石,又称石青、石绿;白色的有铅粉和蜃灰,黑色的有天然黑色矿石。

用矿物燃料染色称之为石染。《考工记》云:“钟氏染羽,以朱湛丹秫。”指的就是用朱砂浸染羽毛的方法。长沙马王堆一号墓曾出土过一件朱色绫罗,面料上的朱色便是由朱砂染成。

矿物染在汉代以后逐渐式微,我国印染工艺的主流,是以植物为染料的草木染。

草木染指的是采用植物的根、茎、花、叶、果实、果皮、干材等为染料,为麻、葛、丝、毛等纤维织品上色。主要染料有蓝、茜、栀等。

染青用蓝草叶,染红用茜草根,染黄用栀子果实。“草木染”的概念据说最早由日本学者山崎斌氏在1929年提出,然而中国“草木染”的历史却是与纤维织品同样悠久的。

《夏小正》记载:“五月,启灌蓝蓼。”蓝蓼指蓝草,可以将织物染成蓝色,《荀子·劝学》中“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用的就是蓝草染色的原理。

《周礼·天官冢宰》中有“染人”,《周礼·地官》司徒之属中有“掌染草”一职。郑玄注云:“染草,蓝、蒨、象斗之属。”“蒨”也作“茜”,指的是茜草,在古代又称茹藘,《诗经·东门之墠》云“东门之墠,茹藘在阪”,茜草可以染红色。象斗也叫皂斗,用以染黑。

草木染的技术在商周时期就已十分成熟,《诗经》中提到的颜色词汇光青色系就有“青、绿、綦、葱、菼”五种,说明当时已经出现了套色染的技术。

套色染指的是用几种汉不同色素的染料先后分几次进行浸染,从而染成这几种色素调配而成的间色。《考工记》中记载:“三入为纁,五入为緅,七入为缁。”这里的“三入”、“五入”、“七入”指的是在不同染料中浸染的次数。

“纁”在《说文》里的解释是“浅绛也”,“緅”,《玉篇》解释为“青赤色”,“缁”指黑色。衣物进行套染的次数不同,染出来的颜色也是各异的。

《考工记》中还有关于媒染剂的记录。《?氏》一条下有“以涚水沤其丝七日”、“以栏为灰”、“昼暴诸日”等语,指的是“?氏”用草木灰浸渍暴晒丝绸,将丝绸进行漂练的过程。

丝绸精炼之后更易着色,草木灰也因此起到了媒染的效果。春秋时期常用的媒染剂是青矾,文献中记为“涅”,涅同时也是一种黑色染料,《论语·阳货》中有“磨而不磷,涅而不缁”,指的就是用涅染黑的原理。

到了秦汉魏晋时期,草木染的技术进一步发展。染料的种植规模扩大,出现了以种植染草为业的人。

《史记·货殖列传》有“千亩栀茜,千亩姜韭,此其人皆以千户侯等”,“栀”指染黄的栀子,“茜”指染红的茜草,说明当时种植染料的盛况。

染色技术提升,染出来的颜色也相应增加。《急就篇》里有“郁金半见缃白?,缥綟绿纨皂紫硟。烝栗绢绀缙红繎,青绮绫縠靡润鲜。

绨络缣练素帛蝉,绛缇絓釉丝絮绵”,其中提到了郁金、缃、白、缥、綟绿等颜色词十几种。东汉许慎《说文解字》中收录丝织物色彩名共有三十几个。

除了染料种植品类增多,色彩范围扩大外,植物染料的制备也相当完备。贾思勰在《齐民要术》中记录了用蓝草制取靛蓝的方法:“刈蓝,倒竖于坑中,下水,以木石镇压,令没。热时一宿、冷时再宿,漉去荄,内汁于瓮中。率十石瓮,着石灰一斗五升,急抨之,一食顷止。澄清,泻去水。别作小坑,贮蓝淀着坑中。候如强粥,还出瓮中盛之,蓝淀成矣。”百镀一下“大时代的梦爪书屋”最新章节第一时间免费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