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非,晁用之前往河北是假,他是奉旨前往江陵?
可江陵方面,能有什么大事?
“步施主多保重,贫僧告辞!”空悔合十,带动马缰,跟随李隆基而去。
河岸上,姜封一声号令,两千骑兵撤营,翻身上马。姜封自己率领一队骑兵在前开路。王思礼率大队人马殿后。仇文博率神策军簇拥着李隆基簇拥着李隆基、以及高力士、韦见素、崔光远这一干大臣居中,启程向南。
战马嘶鸣,风声潇潇,大队人马沿着河滩中的芦苇丛,渐行渐远。
河滩里,步云飞这边,只剩下封常清、拔野古、张兴夫妇、丁奎、安庆宗、裴书宝,以及五十名安西刀牌手。张兴手下的三十名捕快,也跟着武文清加入了仇文博的部下。
太子李亨那边,也只剩下张良娣、张通幽、李辅国、鱼朝恩、李德福等人。
双方都是有将无兵,形单影只。
驻扎在河岸边的陇右骑兵整队而起,跟随圣驾,沿着河岸向南而行,十人为伍、十伍为队,十队为营、依次起身,行伍肃整,井然有序。不一时,大队人马上路。
最后,营地上只剩两百人一队,站立在战马旁,原地不动。
就听一声唿哨,那两百人翻身上马,策马驰骋,却不是跟随大队向而去,而是冲下了河滩,来到芦苇丛边。
为首两员身着锁子甲的战将,一人身材高挑,面目清秀,另一人身材健壮,面目英武。就见那面色英武者举手示意,两百名骑兵勒住战马,在两员战将的带领下,一起下马,来到太子李亨面前,跪地施礼。
那两员战将同声说道:“儿臣俶、惔,拜见父王!”
步云飞心头咯噔一下。
他猛然意识到,他亲身经历的马嵬坡之乱,与史籍记载大不相同!
而最为不同的,不是这与史籍记载完全不同的结果,而是,在整个事件的过程中,他始终没有见到马嵬坡之乱的另外两个主角!
广平王李俶,建宁王李惔!
李俶是太子李亨的长子,而李惔是李亨的三子!
这两个人都将青史留名!
李俶便是未来的唐代宗!
而李惔的下场却是十分悲惨,他死在了李亨手里!
不用旁人介绍,步云飞就能看出,那高挑清秀者,应是李俶,而健壮英武者,应是李惔。
新旧唐书都未对两人的相貌有详细的描述,但是,两人的性格却是跃然纸上。
李俶性情温和,为人恭顺,甚至有些懦弱;而李惔却是锋芒外露,且极有决断力。
史家曾经猜测,李惔一定参与策划了马嵬坡之变,甚至有可能是率领六军逼迫李隆基的直接指挥者。而李俶似乎并未参与其事,至少,没有李俶直接参与的证据。
但有一点是明确的,如果马嵬坡之变是一场有预谋的政变,作为李亨的两个亲生儿子,是不可能置身事外的,只是参与的程度深浅不同而已。
在马嵬坡上,步云飞心里就有一个疑问,他看见了马嵬坡之变的几乎所有的主角,李亨、张良娣、张通幽、李辅国,却唯独没有看见作为太子集团核心的广平王李俶、建宁王李惔。这个疑问,因为马嵬坡上瞬息万变的情势,在步云飞的脑海中如火花般闪现,却又抛之脑后。
从昨夜到今天,李亨的境遇如同过山车一般,忽上忽下,一会儿登峰造极,一会儿跌入绝境。作为他的儿子,在这个时候,不应该离李亨太远。
他们在哪里?
步云飞的目光落到了两人的身后,那两百名骑兵身上。
和追随王思礼而来的陇右骑兵一样,这些骑兵身着鱼鳞甲,腰间挂着大唐骑兵常用的朝天刀,脸色黝黑,风尘仆仆。
一声号令,两百名骑兵同时下马,挺胸站立在战马旁,手握腰刀,目不斜视,神情肃然。
步云飞恍然大悟。
他们不是陇右骑兵,而是黑云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