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的耀武扬威,西方人的优越感荡然无存,这才偃旗息鼓,不在挑衅华夏军,封锁就封锁吧,但对于弱于华夏军很多的南明国,隆武南明就不那么客气了,屡次三番挑衅,本来还对他们心存一些忌惮,好感的南明国忍无可忍,在面对的对手,清军哪里压力不是很大,有冯双礼这个原先的大西国战将给把南面的压力分担了以后,隆武终于腾出手来想要对付葡萄牙人了。
先是双方在边境线上的小股军队的摩擦厮杀。
这是一些南明军中的乡勇级别的部队,同香山,壕门境附近的由葡萄牙组织起来的原先大明百姓和流浪在这些地方的越南人,马来人,日本浪人组织起来的巡逻队交战。
乡勇级别的南明军当然打不过这些整天就是游手好闲,以武力危害社会的家伙们,后来是附近县城的南明县衙的团练青壮,这下打的是半斤八两,双方互有死伤。
南明这一面感觉吃亏,上报,然后派来了驻扎当地的新编的南明军。
葡萄牙人则也觉得吃亏,调动了更多的这些雇佣兵过来,领兵的是原先的南明将领,投靠了葡萄牙人,祖辈都在这里当着买办商人,同葡萄牙人交往密切,然后血统就不纯了,父亲娶了个不知道是葡萄牙人,还是那个西方国家的女人做媳妇,生下了他,后来他去这边的南明军队里面混了个把总当,以后沧桑变幻,南明势力复起复灭,他也不当这个南明将领了,回来投靠了葡萄牙人,当了壕门境的葡萄牙人的地方守备官。
这下双方可有的打了。
原先几十人的小摩擦,后来发展为几百人的小队伍互相厮杀,你来我往的,杀了好几个月。
终于双方忍不住了,不断集结军队,不断的小股兵力厮杀,双方的战斗一触即发,双方不知道什么原因,一直克制着,到张强有意加强抗清力量的时候,隆武终于忍不住了,派遣了黄斌卿领军前来,一定要给葡萄牙人一个好看。
其实还不止如此,隆武南明和葡萄牙人的矛盾还在于葡萄牙人所在的地方太繁荣了,隆武朝廷的官员都看不下去了,他们想要把这里收回来,自己获得贸易的便利,增加隆武朝廷的收入。
广东这地方,终明一朝都是十分莽荒的地方,开发不是很有利,产出不多,而且民众比较悍勇,野蛮,好斗,除了打斗,没有多少人爱读书,爱朝廷的,造反的苗子倒是不少,南明财政入不敷出,还要重兵剿匪,这些匪徒时常跑到葡萄牙人的地方上躲避,这让南明的有志于复国的大臣们感到不拔除这里,难以心安,这才有了对同葡萄牙人的摩擦不闻不问,想着让往大的方向发展。
现在的南明,不像后来的清朝1840年以后的清人,对外国人毕恭毕敬,发自骨子里面的害怕,卑微,更何况一向是野心志疏的广东百姓呢,不对敢扛着锄头刨你家祖坟的二愣子们,他们才不怕什么葡萄牙人呢。
这样的发展犹如潜藏在水底下的暗流,越来越汹涌,最后冒出了水面,双方动了真火。
黄斌卿一来,就带人连续屠了对方的几个村寨,把凡是支持葡萄牙人的原先南明的百姓给杀了个鸡犬不留,那些流浪汉们,转身跑回了壕门境躲藏了。
然后葡萄牙人派人带领大军回来找南明国麻烦,双方的战斗打响了。
这时候苏观生领兵几万人,包围了壕门境,双方刀剑厮杀,火枪对轰,大炮对射。
好不热闹。
南明国经过张强的华夏军的几次支援,新募集的十几万军队,都是经过了正规训练的。
南明的官员和武将并不傻,大明大地上都打成这样了,华夏军的神迹犹如耀眼的明星,就挂在天边,他们即便是不能达到华夏军的那么光辉,也知道如何训练新军,如何使用火枪了,火器的使用已经深入到了南方各个势力的武将和当兵的骨子里面了。
技战术有华夏军几次的教授,冷兵器和热兵器如何配合作战,南明的武将和南明士子官员稍微一琢磨就知道了。
于是双方打了个半斤八两。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