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e小说网 > 捻军风云 > 僧格林沁

僧格林沁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在晚清有一赫赫有名的蒙古王爷,名叫僧格林沁,这位元太祖成吉思汗二弟哈布图哈萨尔的第26世孙,科尔沁左翼后旗第10代札萨克,曾经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打败过英法联军的大清将领,和他的骑兵部队被清朝统治者倚为“长城”。

僧格林沁是内蒙古科尔沁左翼后旗人,自幼出身贫寒,他出生时,母亲还在地里干活,以致于将他生在大地里。这一年是1811年。僧格林沁是双胞胎的弟弟,名字的蒙古语意思是宝狮。

1825年,科尔沁左翼后旗第9代札萨克索特纳木多布斋病故。因为索王无子,僧格林沁到京城参加从近支家族中选嗣。1825年农历十月二十五日,僧格林沁被选定为索特纳木多布斋嗣子,承袭了科尔沁左翼后旗札萨克多罗郡王。

僧格林沁自1825年承袭王位至1865年4月阵亡,整整40年的人生旅途中,有三分之一的时间都在率军出征,是位久历戎行者。他崭露头脸的一仗是1853年与太平军的作战。

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洪秀全一直惦记着他那个“经河南,取北京”的计划,派太平军名将林凤祥和李开芳杀到了河南省。咸丰皇帝大惊失色,认为“京都根本重地,防范稽查均关重要”,命僧格林沁协调左都御史花沙那专办各旗营防事宜。

僧格林沁奉旨后,知道八旗兵已是样子货了,根本不能依靠。于是,一边急调察哈尔蒙古骑兵4000人来京驻扎,一边又从哲里木、昭乌达、卓索图三盟各调1000马队,开赴热河围场听候命令。

这一年8月,太平天国北伐军攻入河北正定地区。咸丰帝授惠亲王绵愉为奉命大将军,僧格林沁为参赞大臣,并在乾清宫向僧格林沁授刀,拥有代帝行事的专权。

授命后,僧格林沁立即统领他的骑兵部队和八旗禁军出征,驻扎涿州。10月,北伐军由沧州进入天津静海县独流镇,直逼天津。僧格林沁率清军急速进入天津,大战太平军,阻止了其北进。1854年5月,僧格林沁在天津静海县的子牙镇,大败太平军。咸丰帝亲闻僧格林沁骁勇善战,赐“湍多罗巴图鲁”称号,满语为急流一样不可阻挡的英雄。同年6月,僧格林沁趁大雨季节,“挖壕筑围堤,以水为兵”,引水浸灌北伐军营连镇,用计大败北伐军。北伐军首领林凤祥被俘。至是年末,万余人全军覆没。僧格林沁因此被加封为亲王。

僧格林沁继续率他的骑兵部队追歼太平军。这个人打仗极有心计。在高唐州,他见城墙坚固,太平军防御严密,遂采取调虎离山之计,命令攻城部队在北、东、西三面严阵以待,而让南面攻城官兵解甲抛戈,睡卧在地。

北伐军误认为僧格林沁军懈怠,深夜突围南撤,遂失高唐州。僧格林沁率清军急追猛打,追至任平县冯官屯实行包围。因屯内粮草充足,北伐军坚守强劲,清军急攻难下。清军不时用大炮轰击,效果不好。后来,僧格林沁仔细查看冯官屯地形,发现它地势低洼,于是,他用三国关羽水淹七军战庞德的计策,率军决开运河,水灌北伐军军营。冯官屯内大水漫流,淤泥没脚,北伐军城墙工事塌陷。清军骑兵攻入后,火烧北伐军营垒。经过激烈的战斗,俘获北伐军首领李开芳,太平天国北伐军完全失败。

咸丰帝闻报后,在勤政殿设宴款待,把前一年赏的亲王,再加上个“世袭罔替”——祖祖辈辈继承吧,工资年俸增加到了2500两,俸缎40匹(普通亲王年俸银2000两、俸缎25匹)。

然而,僧格林沁的骑兵很快遇上了他的劲敌,这就是英法入侵者。1858年5月,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清军第一次在大沽口作战失败。大清起初打算派代表求和。僧格林沁闻知后,奏请咸丰皇帝,坚决要求撤回谈判代表,主张调用全国之兵员,倾全国之粮食,整顿部队,把外国侵略者赶出去。1859年4月,咸丰帝派僧格林沁至天津,督办大沽口和京东防务。僧格林沁到天津后,积极筹建大沽海口防御工事,整肃军队,加强防御。

不过,僧格林沁与英法入侵者的第一次作战的胜利,是凭借人类固有的本能“小计谋”取胜的。

1859年6月,英法舰队由上海北上。这支舰队,由一艘大战舰和13只炮艇组成。20日,英法舰队到达白河口外,无视中国军队的劝阻,明目张胆地闯入中国军队设防的大沽口防区。僧格林沁本来就是一个勇敢无畏的将领,对英法入侵者早就恨之入骨,遂下达了坚决反击侵略者的战斗命令。不过,他这次耍了一回小聪明。当时,英法联军的先遣队在大沽登岸,见清军正修筑工事,问:“你们是何许人也?”告曰:“民兵团练也。”联军再问:“咱们要开练吗?”答曰:“民团只用来防火防盗,不欲与贵军战。”又问:“听说僧王被贵国皇帝派来布防,人呢?”答曰:“不晓得。”

这一套回答正是僧格林沁预先安排好的。目的就是为了骗过对方,认为此地并没有多少清军驻防。

入侵者果然上当。他们立即大规模地登陆,没有想到,刚上岸,僧格林沁即令放炮,取得了击沉敌艇3艘,重创3艘,毙伤敌448人的伟大战果。这就是抗登陆作战中最好的时机“背水击”。

这一仗可以说是自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军队取得的反侵略战争的第一次重大胜利。僧格林沁靠虎气与智谋打赢了这一仗,一朝文武深受鼓舞,以为洗雪国耻的日子即将来到,下定决心不再遵守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不过,这种虎气很快就不灵了。

初战的侥幸取胜,迷障了构建在农耕社会上的封建统治者的思想,原有的夜郎自大的思维又一次发作了,出现了“大礼仪”之争。也就是英法谈判代表要到北京见咸丰帝,大清国坚持必须向皇帝行跪拜礼。这种礼仪是中国式的,英法代表拒绝也并不过分。然而,经过一次小仗胜利的大清国上下,却底气十足起来,坚持不跪拜,就谈判破裂。僧格林沁甚至直接将人家的39人谈判使节给扣留,痛骂一顿人家根本听不懂的话,送进了刑部大狱。他要让不懂规矩的洋人尝尝大清天牢的滋味。当时,僧格林沁骂一句,侍卫亲兵就重重敲一次英方代表巴夏礼的脑袋以示强调;另一个代表洛基干脆被清兵抓着头发和胡须在僧格林沁的马肚子下和中国大地零距离接触。在押运途中,这些洋鬼子身上的金纽扣、金笔、怀表之类的危险品也被清兵们管制没收。事后僧王的搭档载垣就扣留洋人使节一事上奏折说:“该夷巴夏礼能善用兵,各夷均听其指使,现已就擒,该夷兵心必乱,乘此剿办,谅可必操胜算。”

这种脾气如果用于自己人,倒也罢了。但用在外交场合,肯定要招来麻烦。僧格林沁对英法使节这一通待遇,不仅没有解决问题,反而遭到更大的报复。1860年,英法联军向北京进犯。咸丰帝下令与入侵者决战。僧格林沁的防地在北京通州张家湾至八里桥一线,大约有23000人的兵力,其中骑兵部队有三分之一。

9月18日中午,联军向张家湾阵地发起攻击。僧格林沁调派马队抄袭敌人。然而,战马遭遇敌军炮火后,回头奔驰,马步兵乱作一团,纷纷溃退。僧格林沁率部退守八里桥,驻守通州的绿营兵也随撤。八里桥位于北京城东20余里,是由通州入京的咽喉之地。僧格林沁十分清楚八里桥的防守对京师意味着什么。

僧格林沁率部撤退到八里桥后,利用八里桥周围的灌木丛林,临时构筑了战壕和土垒,并作出如下战斗部署:马队首先出击,尔后由胜保部迎击南路联军,瑞麟部迎击东路联军,僧格林沁部迎击西路联军。所有步兵均隐蔽在灌木林中和战壕里,待机杀敌;马队则向联军的宽大正面实施反冲锋。

9月21日上午,英法联军分东、西、南三路对八里桥守军发起攻击。僧格林沁命令蒙古骑兵奋勇冲杀,用长矛、马刀和弓箭等冷兵器对抗敌人猛烈的炮火。一部分骑兵一度冲到敌军指挥部附近,与敌人短兵相接,英勇杀敌,毙伤敌军千余人。随后,由于南路法军第2旅用猛烈的炮火袭击八里桥,清军遭到重大伤亡。但守军与法军在桥边进行肉搏战。僧格林沁亲临前线,指挥蒙古马队穿插于敌人的南路与西路之间,试图分割敌军阵势。但由于南路胜保部败退,僧格林沁的计划未能实现。清军最终失败。

骑兵是战争的骄子,这是个历史的概念。但当长弓或射击武器问世后,骑兵战术就遇到了克星。因为长弓手或步枪手可以轻易地打击面积远远大于步兵的骑兵,将骑兵射落马下。僧格林沁的骑兵面对的就是已经近代化了的西方军队,自然不是他们的对手。尽管僧格林沁的骑兵非常英勇。当时,西方记者记载了这次作战的片断:“八里桥之役,中国军队以少有之勇敢迎头痛击联军。他们顶住了使他惨遭伤亡的强压火力,一步不退,勇敢坚持,全体就地阵亡。”

“桥口站着一个身材极为高大的鞑靼人,他看起来像是总司令的旗手。他手执一面写有黑字的大黄旗,并且把这面旗帜不时指向所有的方向。此乃僧王之旗,所有官长的眼睛都注视着它,因为它正向全体中国军队下达着命令……子弹、炮弹在他的周围呼呼作响,飞啸而过,而他却依然镇静不动。”最终“霰弹把他击倒在地,于是大旗也向一旁倒去,随着它的旗杆而去的是一只紧紧抓住它的痉挛的手……”

但是决定战争胜负的不只是勇气,还必须有实力。而实力强的战胜实力弱的,是历史的必然。因此,僧格林沁骑兵的失败不仅是蒙古骑兵称雄天下的结束,而且宣告了建立在冷兵器基础之上的大清国旧军队走到了尽头。

八里桥作战之后不久,咸丰携皇太子、两宫皇后、肃顺等大臣从圆明园启銮到热河作“木兰秋狩”,逃跑了。把一个烂摊子交给了他的六弟恭亲王奕欣。英法联军攻入北京,火烧圆明园。10月,签订了《北京条约》。

1865年5月18日,僧格林沁率11000余兵力追击东路捻军赖文光、张崇禹部,追至山东曹洲菏泽县高楼寨,陷入捻军伏击圈,清军全军覆没,曾格林沁被杀,终年55岁。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