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早上起来,肚子下面就涨涨的,仍是以为出了差错,早饭也吃不下,刨了两口饭,就往山顶去了,先运呼吸之理,吞吐紫气,又按心法中其它练法修行,练到现在,才略微把胀气止住了些。抬头看天时,却是一个阴天,看不出几时,猜猜可能将近中午时分了,便回家而去。
下了山,路过山脚张大爷屋旁时,见他在编竹筐,正要弯那个角,却因年岁较大,眼力不济,总是弯的不好看,旁边的小孙子也学不会。于是向孙子发火,说:“你还不把这些个活计学好,以后看你那什么来养家糊口。”看到郦筠正往这边走来,便喊道:“郦筠呀,来帮个忙,把这个角编一下。”郦筠向来是有事必应,便为他编了一会儿,张大爷瞧他编的样子,不住地点头,笑说:“你编的果然好,什么时候来教教我孙儿吧!”郦筠‘哦’了一下,他孙儿却嚷道:“我才不要学这种东西呢。我要跟着吴清哥哥去学武功,练法术。”郦筠一听,自讨没趣,遂转身离去,由那爷孙二人争去。
到了家门口,又看见李嫂从门前走过,因前两天下雨,路还没干,一脚踩滑,摔倒在地上。郦筠看见,连忙跑去,走近一看,只见她小腿被路边一个有棱角的石头划了一道大口子,鲜血直流,疼的直叫。他近年来,静参玄妙,心入玄门道家,对于修心养性,本草岐黄都略有涉及,故此忙将她的伤口按住,用布带先包了一下,并说:“赵大夫还在村那边,你这伤口太大,血止不住,不如到我家里坐坐,我帮你包扎一下吧!等到不流血了,再去那边看看吧。”李嫂疼痛难忍,立时应了。郦筠扶了她进门,郦姑瞧见,也来帮忙,扶了她坐下。郦筠先拿了一壶药酒为她清理伤口,这下可把她疼了个够,竟是连眼泪都出来了,待伤口清理好了,又将自己平时采集的药草研磨成粉,敷在伤口之上,止了血,才又用布重新包扎了一翻。李嫂连忙称谢,说:“没想到你还懂得些医术!幸亏有你,不然我又不知要多受多少罪了。”郦筠只笑了笑,郦姑问道:“你怎么就摔了呢?”李嫂苦笑道:“我还不是去吴清家里,刚刚回来,不小心就摔倒了,正好郦筠回来,就把我给救到这里来了。”她的话刚停了下,又说道:“说起吴清,我下午就到他那里去,找他要点药来试试。”郦姑又问:“你到吴清那里去,看到什么稀奇没有?”李嫂一谈起这个,那话便如黄河之水,滔滔不绝,郦筠也自听着,吴清在全村人的口中被说得好处千般,连李嫂也不例外。李嫂是村中少有的几个心善之人,不爱趋炎附势,郦筠自县城回家后,也只有她每每遇见,还说一两句话,也没有什么恶言。故此对于吴清,自没有话说,但对于何妈那种人,却有颇多怨言,一时数落起她们的行为来,说:“当初郦筠在城里比武得了第一名时,那群人跑的比狗还快,到这里来摇尾巴,如今见郦筠待在家里,没了出路,便连叫都懒得叫一声了,真是看不惯那种人。”郦筠听了,什么话都没说,郦姑似乎找到了共同语言,本来不爱说话的,也不紧不慢的跟着说了起来。
李嫂在此说了一会儿话,便瘸着回去了。他姑侄二人便去做午饭吃,今天,郦姑像是出了一口恶气,连饭都多吃了一碗。而郦筠却像堵了一口气在心里,没吃多少饭。饭后,郦姑依旧收了碗筷去洗,。厨房是在外面,搭的草棚,三面通风,郦姑一开门,一股寒风吹进,便被冻得哆嗦了一下。郦筠瞧见,忙说:“姑姑,我去洗吧!”郦姑并不推辞,说:“好吧!反正你也不怕冷。”郦筠接了碗筷,自去清洗,对于那些寒风,并不在意。当他洗完碗筷,望着山脚下一排熙熙攘攘的房屋发呆,此时此刻,只他一人,想起今天的诸事诸话,心中思绪万千,久久不平。
忽看到灶边有一堆烧过的木炭,捡了一块起来,走到草棚旁外面,一块大石头边,写下几排黑字,又往山上跑去。
郦姑在屋里,见他久不进屋,心中诧异,叫了两声,也没回音,便起身去看。开了门,见碗筷已好,却没人影,四下看时,只见外面那块石头上面有几排黑字,看不太清楚。想起早上的时候都还没有,定是郦筠刚刚写的,走近一看,念道:
千般如,万般是,
反不如他人金玉质。
纵然雄心也有凌云志,
到底命该此。
空愤世,
冷暖还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