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e小说网 > 小人物的英杰传 > 35.歧路

35.歧路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说到这里你就应该明白审配的态度——既然田丰这个直脾气都不出声说什么,那么显然这两个家伙的行为不会影响到袁绍的大业,那么他审配也就不去枉做小人了。

所以你田丰和审配就知道为什么有人说在大汉这块土地上想要成功那是“三分靠本事,七分靠人际”的道理了。当然,你要碰上朱元璋那样的主子再会做人你也活不长,君不见功成身退的刘伯温和事事听从朱元璋吩咐的胡惟庸都不得好死就能知道,最最最重要的是要跟对一个好的主子,唐朝、宋朝的那些开国功臣的下场,你就知道什么叫差距了。

当然,作者绝对不是在影射某些元帅的悲凉晚年,那些都是不可抗力,嗯,不可抗力。

不过身为联军主将的颜良和文丑以及监军+第一军师身份的田丰都在一边戏闲聊,而一群次要人物在那里争得面红耳赤,说起来这盟军作战室也还真是气氛诡异的很啊。

其实说起来这也不是这些人闲的蛋疼才这样,而是因为他们实在是不知该如何下手。

想要打通河内通道,实际上可走的路并不多。其中包括从邺城向北进入太行八陉中的滏口陉到达涉国这个县级诸侯国而后转而向南,过了壶关之后便转而向南走白陉到达河内中部的共县地区或者走太行陉到达河内郡西部的野王县此位西线。

可以说,只要能够到达这两个地方中的任何一个,都能对李书实的部队产生巨大的影响。

到达共县可以与驻扎在邺城的部队夹击位于河内东北部的李书实所部。而到达野望则可以说是直接打通了河内与河南的联系并可以威慑河东,实际上便达成了控制河内的目的。即使李书实能够借助箕关之险守住河东,但是在战略上联军已经拿到了他们最为想要的东西。

听起来很美好,但是想必已经有人注意到了这条路线的一个必经之地,那就是并州第一雄关——壶关。

这壶关北有百谷山,南有双龙山,两山夹峙,中间空断,山形似壶,且以壶口为关,故而而得名壶关。据此关可向南经白陉、太行陉渡黄河攻河南、陈留,东可向魏郡、荡阴进击,北可窥邯郸,西可进入长治盆地,可以说是个可攻可退可守的军事要地。

对于这样的战略要地李书实自然不可能放松,不但拨专款予以修缮,而且还将耶力达和打算一试身手的黄叙以及自愿留在并州的张诲派了过去,再加上他们身后还有颇有经验的张扬坐镇,就凭壶关天险根本无法展开部队的优势,联军进攻那里只能碰到一鼻子灰。

东线则是率兵进驻外黄-黎阳一线,然后寻机进攻河内西部的荡阴至朝歌地区。

这条线路最大的好处便是补给比西线方案要方便的多,但是这也只是相对而言,真的只是相对而言。实际上就凭外黄到黎阳的地理情况,补给效率只怕远不及李书实这边。

为什么?

因为我们那条虽然十分伟大哺育了广大华夏儿女但却脾气十分傲娇的黄河母亲。

黄河母亲的脾气嘛,中国人都知道,三年一小娇,五年一大傲,可以说这一年如果不改一次道的话那肯定是因为今年发生了全流域的大旱灾,故而黄河曾经流经的地区都会形成规模不等的黄泛区,比较严重的甚至会形成大面积的湖泊,沼泽更是不计其数。

其中外黄到黎阳这一段便是这样的情况,甚至可以说是比较典型的一个范例。

外黄县在黎阳以北,而现在的黄河河道在黎阳的南端。可是外黄县之所以被称为外黄就是因为此地曾是黄河的北岸,也就是说黄河河道曾经在外黄县与黎阳县之间穿越过。

可是黄河显然不是那常在河边走基本上不湿身的徐志摩,所以不能做到挥一挥手不带走一片云彩那般潇洒,反而在黎阳与外黄之间留下了一片面积不小的名为黄泽的沼泽地。

沼泽地啊,稍一不留神拔晚了那可就永远的留在那片美丽的土地之中了啊。红军过草地的时候可没少吃这种陷阱的亏,你要是换了更为沉重的运粮车或者挑着扁担的人,只怕天坑地陷之类的事情更是会数不胜数。所以比起路途虽然崎岖但好歹脚底下都比较解释的西线,这东线派一支偏师进行骚扰还好说,把主力部队拉过去可以说绝对是自找苦吃。

当然,比起困难重重的东西两线,中线不但路途很近,而且后勤补给非常轻松,不但背靠邺城这个魏郡的经济政治中心,同时只要越过漳水就能够直达河内地界。

理所当然的是,他们也将要面对以逸待劳的李书实军的正面冲击就是了。

于是,为了如何制定作战计划,第二战区的指挥室内依然如往常一般热热闹闹呢。

ps:写到这里咱忍不住重新审视了一下官渡之战,所有人都在强调曹操粮草的稀缺程度,但是似乎很少人想到袁绍的运量成本实际上也居高不下,所以才只能掀起择一屯粮之地积蓄粮草,所以才会有了乌巢的粮草一烧便会全军溃散的窘境。粮草啊,真是古代战争中比士气更为玄妙的东西。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