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e小说网 > 大秦帝国风云录 > 第276章 拔剑相向

第276章 拔剑相向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中原的灾情越来越严重,虽然中原上下全力救灾,但老天不下雨,水源紧张,徒呼奈何。

河北大灾终于演变成大饥荒,灾民开始从四面八方渡河南下,纷纷涌向洛阳,涌向大梁,中原形势骤然紧张。

这天赵国郭奉飞驰梁囿行辕,向宝鼎报讯,河北灾情超过了预计,大饥荒蔓延整个河北,保守估计,受灾庶民在百万以上。齐国被庞大的难民潮所惊骇,封锁了赵齐边境的所有渡口,同时紧急征调五都军马赶到长城一线,严防灾民进入齐国。

宝鼎听完郭奉的消息,考虑良久后问道,“齐国是不是已经决定进攻中原?”

“齐王建已经做出了攻击决策。”郭奉叹道,“中原秦军数月来全力救灾,导致边镇空虚,恐怕难以抵御齐军的攻击。另外我听说魏国的宁陵君魏咎要先行发动攻击,估计就在这几天。”

宝鼎冷笑,“趁火打劫,时机选择的不错啊。邯郸对此有何看法?”

“李牧当然是鼎力支持,为此他正在动用军队驱赶灾民南下中原,以期在最短时间内把更多的灾民赶离河北。”郭奉仰天长叹,“中原一旦陷入混乱,必定饿殍遍野,无数的赵人将死在这块土地上。”

“郭相国呢?他难道就不予以阻止?”宝鼎质问道,“我曾对你说过,大秦国力有限,救不了这么多灾民。你们视自己的国民于草芥蚁蝼,肆意屠杀,将来必遭天谴。”

“相国正在设法延缓齐国的攻击时间,为此他已经派出使者赶赴临淄。”郭奉说道,“相国委托我再次与武烈侯商议,能否以代郡换取秦国的粮食救援。”

“邯郸此刻威胁我大秦,你不觉得太卑鄙了吗?”宝鼎摇头道,“我已经说服咸阳,在大河架设浮桥,在洛阳、大梁开仓放粮,救助灾民。我大秦已经仁至义尽,但你们依旧咄咄逼人,非要置无辜生灵于死地,非要置中原于混乱,简直是欺人太甚。”

“武烈侯,请你务必权衡一下得失,也考虑一下邯郸的难处。”

“我说过,只有杀了李牧,我才有可能说服咸阳。”

“武烈侯,杀了李牧,代北军必定分崩离析,这等同于摧毁河北,摧毁我赵国最后一道防线,邯郸绝不会自毁长城。”

“邯郸如果放弃了代郡,还能保住代北军?”

“虽然我们未必保得住代北军主力,但最起码我们还有李牧,还有足够的军队戍守河北。”

宝鼎摇手,示意郭奉不要再说了,“事已至此,你回去告诉赵王和郭开,今日赵国赐给秦国的灾难,秦国将在明年予以偿还,我大军在明年一定会攻克邯郸,摧毁赵国。”

郭奉脸色霎时苍白,目露恐惧之色,“武烈侯以为在当前困局下,秦国还有机会拯救中原?”

“当然。”宝鼎笑着摊开地图,推到郭奉面前。郭奉立时被地图上一道朱笔勾勒出的粗大线条所吸引,然后惊呼出声,“武烈侯要把灾民转徙于江南?”

“你自己选择。”宝鼎说道,“你可以把此事告诉邯郸,也可以隐瞒不说,不过有一点我相信你比我更清楚,赵国完了。”

郭奉呆了片刻,恭敬问道,“请武烈侯指点一条明路。”

“杀了李牧。”宝鼎以不容置疑地口气说道,“否则,郭氏也完了。”

灾民越来越多,但中原准备及时,在各方密切配合下,灾民开始井然有序地向南阳转移而去。

魏国宁陵君再次攻打方与、昌邑一线。因为秦军主力都在各地救灾,地方军正在帮助转移灾民,所以方与、昌邑一线瞬间丢失。桓齮、杨端和和王贲急告武烈侯,请求率军攻击,但武烈侯命令他们全力救灾,不要在意几座城池的丢失。东郡、砀郡太守也向武烈侯告急,请求征调青壮,以地方力量戍守城池,阻御敌军。武烈侯严厉警告,此刻救灾救人是第一要务,如若胆敢擅自征发兵役,必定严惩。

按道理,中原军政官长有权调兵阻击入侵敌军,也有权临时征发青壮进行战斗,但武烈侯在中原的威信太高,已经形成一言九鼎的局面,尤其中原局势的发展关系到西南策略的实施,所以这些官长们也不敢擅自做主,以免破坏了武烈侯的全盘大计。

咸阳闻讯,十万火急派出特使急赴中原。

秦王下令,武烈侯即刻南下开辟西南战场,中原军政事务暂由特使顿弱代为主掌。

众人一看咸阳的反应,这才知道武烈侯故意制造中原紧张局势的用意。咸阳果然忍不住了,不待武烈侯离开,便派出大臣来代替武烈侯执掌中原。

秦王政和武烈侯开始了第一次正面交锋,无论是咸阳还是中原,军政大员们都非常紧张,人人忐忑。中原现在正是狂风暴雨之刻,稍有不慎就会酿成灭顶之灾,而秦王政和武烈侯却在此刻互不相让,各自拔剑出鞘,实在令人恐惧。

但仔细看看眼前的局势,军政大员们又不得不承认,不是秦王政和武烈侯要呈一时之意气,而是不得不拔剑相向了。

很明显,武烈侯不能放弃中原,否则他到了西南就无法回来,所以他要制造中原危机,逼着秦王政含怒出剑,而秦王政对武烈侯的忍耐已经到了极限,这次把武烈侯赶到西南就是想乘机置其于死地,即便不杀他,也要把他永远放逐于西南,所以秦王政面对武烈侯的挑衅,肯定要出剑。

这一仗,谁赢了,谁就能控制中原,而形势对武烈侯非常有利,他正要借助岌岌可危的局面,一剑挑翻秦王政,继而让大秦朝堂上形成直接对峙,以便他牢牢控制中原。

说白了,这就是拖人下水,把楚系熊氏拖下水

今日中土大势使得秦国需要楚国的联盟,而楚国政局的变化又使得阳文君成为关键人物,阳文君是秦王夫人的父亲,这位夫人在华阳太后死后,实际上代替华阳太后成为楚系熊氏在宫内的新支撑,打击楚系熊氏必然影响到这位夫人在秦国的地位,由此必然引起秦楚两国联盟的变化,这导致秦王政投鼠忌器,暂时不敢打击楚系熊氏。

秦王若要实现君主集权,独自掌控朝政,他就必须打倒楚系熊氏,而这时候崛起的武烈侯与楚系熊氏公开结盟,以王统做为要挟。你确立了王统,我就帮你打击熊氏外戚,而秦王政认为王统确立后,后患无穷,所以坚决拒绝。

楚系熊氏在华阳太后死后,策略依旧,要挑起秦王政和武烈侯的争斗,从而继续控制朝政。武烈侯目前实力不够,一旦秦王政提前动手,他抵挡不住。他完了,楚系熊氏跟着就倒塌,但楚系熊氏过高地估计了自己的实力,以昌平君熊启为首的熊氏中坚力量没有清醒地认识到这一点,他们还想用当年的老策略来维持自己的生存。

武烈侯无奈之下,只好在实力不够的情况下跳出来挑战秦王政,这时候秦王政凭借自己的力量就能置武烈侯于死地。武烈侯完了,楚系熊氏的生存策略如何实施?所以熊氏没有选择,只好为武烈侯“保驾护航”,继续帮助他壮大实力。等到武烈侯强大到足以抗衡秦王政,秦王政就需要熊氏外戚的帮助,而楚系外戚的策略也就成功了。

华阳太后过早离世,导致熊氏外戚陷入严重危机,此刻他们需要武烈侯以更快的速度崛起。正好,武烈侯跳出来与秦王政公开对抗,熊氏外戚正好可以帮他。假如武烈侯继续控制中原,同时又在西南战场大获成功,那武烈侯的实力就基本上可以与秦王政斗一斗了。

武烈侯和熊氏外戚内外联手,秦王政是否还有胜算?秦王政是大王,他输不起,今日一仗,他是势在必得。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