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e小说网 > 大秦帝国风云录 > 第446章 这是叛国

第446章 这是叛国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他还是像过去一样,喜欢行险一搏,喜欢置之死地而后生。你不应该如此自信,以致于让形势恶劣到今天这种地步。”

“形势并没有你想像的恶劣。”王贲神è平淡,慢条斯理地说道,“我们老秦人毕竟不同于关东人。老秦人是大秦的根基,当年昭襄王诛杀武安君让大秦遭受了前所未有的重创,这是个血的教训,皇帝绝不会重蹈覆辙,而武烈王也绝不会拿大秦的未来做赌博。”

王离惊惶不安,心神大根本不去思考王贲话里的意思。

“马上急告大父,请他老人家想想对策。”王离急得团团转,“或者,我马上赶赴代北,看看可有挽救余地?”

王贲摇摇头,“这是一个陷阱,武烈王和代北人给我们设了一个局,不管我们是进还是退,都会掉进这个陷阱,除非我们遵从咸阳命令,早早让出军权,把西北疆的控制权jiā给武烈王,但这是绝无可能的事。”

十万回镇京师的北军都是老秦将士,而老秦将士主要集中在西北疆,这直接导致王贲、李信和恬等人失去了军队的控制权。如果他们不予对抗,等于拱手jiā出军权,所以他们只有对抗,但为了避免与武烈王发生直接冲突,他们又必须妥协,于是就有了征发关东兵役补充北军兵力的建议。

过去王翦、麃公和武等人征伐楚国的时候,曾在关东招募了不少壮勇。统一后,始皇帝和宝鼎联手,借口进行南北战争把王翦等人及其军队集中到了北疆。考虑到关东需要镇戍力量,南北战争还需要准备时间,所以王翦等人的军队在洛阳进行了缩编,关东籍壮勇几乎全部被遣散回家。现在王贲、李信和恬就想把这些关东壮勇重新征募到北疆镇戍,这样他们既有了可以实际控制的军队,又阻止了武烈王把代北力量延伸到西北疆,就此粉碎了武烈王控制整个北军的企图。

武烈王拒绝了这个妥协策略,迫使王贲不得不主动“出击”,试图以武烈王自身利益的损失,以及代北人为保护自身利益而不得不向武烈王施压等多种手段,来胁迫武烈王接受妥协策略。

这是老秦人“以退为进”之计,但谁知武烈王宁愿损失自身利益,宁愿“绑架”代北人利益,也要把老秦人拖进陷阱。虽然这样一来武烈王即便大获全胜,控制了整个北军,但他与老秦人决裂了,与代北人产生了隔阂,其本人在北军的威信也大为降低,这对他未来的发展十分不利。

当然了,这是从个人和iǎ集团的利益来分析,但假如从帝国整体利益来分析,武烈王的胜利可以更大程度地集中北军军权,有利于咸阳打击“分封”贵族集团的势力,有利于休养生息之策的实施,有利于缓解中央财政危机,有利于中土的和平统一。

王贲面对败局,重新审视当前和未来的局势,也不得不承认宝鼎之所以能取胜,自己之所以上当中计,就在于大局观上的差别。

宝鼎着眼于长远利益,为此不惜牺牲眼前利益,而王贲过于注重眼前利益,并且以己度人,把宝鼎也想像为和自己一样的人,结果必然失败。不过假如王贲拥有和宝鼎一样的大局观,还会有这场博弈吗?

“现在失败了,我们不但失去了军权,还失去了更多。”王离十分沮丧。

“我说过,形势并没有你想像的恶劣。从皇帝和咸阳宫的立场来说,他们最不愿意看到的就是武烈王掌控整个北军,这对他们的威胁太大了。”王贲抚须轻叹,“我们败得如此迅捷,如此彻底,对皇帝和咸阳宫来说无疑是个警示,而对武烈王来说,完胜固然证明了他的实力,但如此强悍的实力,谁不惧怕?”

王离看到父亲始终泰然自若,神è间没有丝毫惊慌,渐渐也冷静下来。他首先想到了父亲那天所说的生存危机,按照这样的局面发展下去,老秦人肯定面临生存危机,而武烈王也是一样,他的生存危机同样强烈,所以这显然是一场两败俱伤的博弈。

难道这里面还有什么玄虚?这样一番你死我活的厮杀,当真不会便宜别人,反而让武烈王和老秦人各取其利?反而能让始皇帝和咸阳宫转而支持老秦人,从关东征发兵役补充北疆兵力的不足?

“武烈王要集中兵力反击匈奴人了,我们是不是也要做出相应的举措?”王离问道。

“我们一直在反击,西北疆能投到战场上的两个军一直在浴血厮杀,我们还能做出什么举措?我们哪来的更多兵力?”王贲轻轻摇手,“消极怠战的是代北人。匈奴人投入到代北战场的兵力并不多,司马尚可以把北行辕的四个军全部投到战场上,但他至今没有做出任何反击举措以缓解北疆的紧张局势。”

王离隐约察觉到什么,因为公子将闾的密信而带来的震惊忽然缓解了几分。

咸阳接到北军统率部的奏章,考虑到北疆局势,如果ōu调十万将士回镇京师,镇戍力量明显不足,尤其是西北疆,兵力更是空虚,而征发边郡兵役会导致北疆局势进一步紧张,为此统率部恳请咸阳,考虑从中原、河北、山东和两淮等地征发壮勇以补充北疆镇戍力量之不足。

始皇帝和中枢当即意识到这份奏章有问题,因为武烈王在京期间,自始至终没有提到从关东征发兵役的事情。

征发边郡兵役补充北疆镇戍力量,这是中枢一致认同的。现今边郡青壮保守估计有三十多万,主要集中在代北、燕南和中山三地,西北疆也有近十万人,这其中很大一部分是北虏诸族,平时农耕畜牧,战时则上战场厮杀。

北疆自身的发展需要劳力,如果把劳动力都投到镇戍战场上,那北疆如何发展?而其中的北虏诸族因为与秦人之间缺乏足够的信任,一个不敢大量征募用来镇戍,一个则不愿意为秦人卖命,只有在外虏入侵的时候,双方才会携手作战。

既然北疆有足够的青壮,而中央财政又无法支撑庞大的北疆镇戍军,那么理所当然在削减镇戍军数量的同时,征发边民予以补充镇戍力量,但问题是,如此一来,数量庞大的代北镇戍军和预备役必然大量进入西北疆,由此武烈王就轻松掌控了西北疆,完全控制了整个北部疆域的镇戍武力。

始皇帝和中枢明明知道此策有助于武烈王增强自身实力,但考虑到十万北军回镇京师,他们也就容忍了。

此策直接损害了老秦人、楚系和关东系在西北疆的利益,所以在实施的时候,北军内部肯定有一番jī烈博弈。果然,武烈王刚刚抵达北疆,双方就斗了起来,这份奏章足以说明问题了。

难道武烈王妥协了?如果武烈王妥协了,那么咸阳就要考虑征发关东壮勇补充北疆镇戍力量而导致的一系列后果了。

很快,武烈王的奏章到了。

这份奏章的措词极其严厉,武烈王不但责斥王贲故意分裂北军,还给王贲扣了一个大大的“帽子”,王贲有叛国之嫌。

朝野震动,文武大臣一片哗然。

这个“帽子”扣得太大了,不管是真的还是假的,都是要死人的。

谁能想到,武烈王和王贲,代北人和老秦人的矛盾竟然jī烈到如此地步,双方反目成仇,大打出手,而且还要置对方于死地,这不但让北疆局势陷入崩溃的险境,也让帝国形势骤然紧张。

北军有三十多万,还有几十万预备役,而匈奴人正在入侵,这时候北军内讧,北疆大其后果不堪设想。

始皇帝当即下诏,请太子扶苏马上出京巡视关东。无论北疆出了多大的问题,关东务必不能

始皇帝又下诏,请太尉恬、驷车庶长公子腾日夜兼程赶赴北疆进行调解。

=A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