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e小说网 > 辛亥大英雄 > 第四七五章 怒海(二)

第四七五章 怒海(二)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2月17日,大雪。

瓦尔纳明德,罗斯托克市以北30公里外的一座小海港。没有汉堡的繁华,也没有基尔港得天独厚的条件,虽然十三世纪这里就已经通航,但如果不是因为有每周一班越洋轮渡火车,或许连德国人自己都不会关注这里。

北风裹挟着漫天飞雪从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席卷而下,让失败动荡处于内战边缘的德国愈加冰寒。人们的目光全都集中到数百公里外的巴黎,那里有无数牙尖利嘴试图从德国身上咬一块肉下来。人们一边忍受着饥饿和严寒,一边默默等待着结果,却浑然没注意这个战争开始后因为轮渡停止,逐渐衰败的小港的变化。

通往荷兰、丹麦等国的道路已经被协约监管,斯卡格拉克海峡的德国水雷阵帮助不少德国富人轻松越过波罗的海逃亡瑞典和挪威。克虏伯等大公司也开始向外转移资产、著名的飞机设计师安东尼-福克干脆用火车走私带大批设备和飞机回荷兰。英法其实知道这些事,但除了法国和比利时天天抗议外,英美却都睁只眼闭只眼,只为不过分削弱德国,确保所谓的大陆平衡。

有这样一群人,也在利用这种混乱动荡根本没人管的季节,为心中的理想!为国家未来!挑战严寒和生死极限。

猛烈地暴风雪提供了最佳掩护,放慢速度的火车没有如往常进站前那样鸣响汽笛,而是缓缓地低速滑入海港唯一一个造船厂码头。码头上,来自中国广西的海军赴德学员,海军准尉陈雨秋顶着风雪挥动两色指挥旗引导火车。自小在热带长大的他原本很不习惯这种天气,刚抵达德国时还因此重病差点送命,最终在战友的帮助下不仅熬过最艰难的第一个冬天,还完成全部学业,最终随德国驱逐舰参加了日德兰海战。那场惊心动魄的海战让他和每位战友都明白一个道理,光有热血和激情是无法改变国家命运的。必须拥有强大的工业能力,必须拥有最好的技术,只有那样才能建造出一艘艘强大战舰打败任何海上入侵者。

现在......国家急需的技术和机器就在面前,在一列列从德国各地来到这里的列车上。

“这是清单。”德国列车长很不客气地扔出了运输清单。陈雨秋没生气。两个月来每个德国列车长和大企业代表都对自己咬牙切齿。换做一年前他们绝对会把自己这些人撕成碎片,但现在......他们挡不住花花绿绿的美钞和英镑的诱惑。所以他很干脆拿出几张美元塞给列车长。有了美元,列车长态度一下子好了很多,把机器设备的顺序点了出来。

“是蔡司送来的镜面抛光设备,精细电镀仪......还有各种650箱设备图纸。”陈雨秋清点完毕后,坐镇这里的陈世英已经走了过来。

“这些很重要,把机器按套分装在3、4、17号上。图纸搬上破冰船。”陈世英以前是海容舰上的普通炮手,后被选拔赴德国海军学院深造。他被认为是国内海军年青一代中仅次于秉文和赴英留学的沈鸿烈的海军尖子生。沈鸿烈现在在远征军护航舰队实习,而他和秉文负责莱茵兰行动,并将在启程后指挥领航破冰船为船队开路。

陈雨秋笑笑:“世英兄,好像每次来东西,你都说很重要……是嘛?”陈世英裹紧大衣,用手比划比划胸口:“重要就是好事!说明回去后总司令至少给我们每人挂一块大大的勋章!”两人开了几句玩笑后,陈雨秋招呼大家装船。虽然这些精密设备运来前都已经包装妥当。但为防止擦碰损坏,一千多位陆陆续续从荷兰、挪威等地以各种名义赶来的海军和情报部特训水手都非常小心。塞满图纸资料的防水皮箱是格外需要保护的东西,全部被装入条件最好的封舱内。

陈世英走入船厂。德国船工们正在拆除围绕在破冰船四周用于改装的梯架。这两艘4000吨级远洋极地破冰船就是从霍瓦特船厂买来的,除原有的蒸汽轮机和高压锅炉外,船上又添加了两台man公司的大型柴油机。外形也做了很大修改,原来的四座烟囱被合并为三座,船体上鲜亮的橘黄色条纹被去掉,采用总司令特意关照的浅灰和蓝灰交错的波浪条纹,据说这种条纹可以有效减少被发现的可能。而最关键的就是要为破冰船加装武器,其中包括2门120毫米和2门88毫米速射炮,还有国内提早运来储存在挪威境内的25毫米野蜂防空机关炮和12.7毫米重机枪,最后还必须在船艉加装一套深水炸弹发射装置。采用德国制造的深水炸弹,以应对路上可能遇上的敌对潜艇。

不仅两艘破冰船都需要按这个要求加装武器,船队中的商船也需要增加一些马克沁机枪架和水上飞机舱。当然,所有武器都必须隐蔽起来,至少要确保从外部无法看出这是武装船。工人们非常努力,虽然无法离开但每天100美元的工资对现在的他们来说非常宝贵。何况每天还能拿到10罐午餐肉,所以短短两月就全部完工。

陈世英深吸口气向码头边走去。随着脚步,17艘艨艟灰影静静地躺在瓦尔诺河和波罗的海交汇的水域上,全部都是德国战前制造的新式远洋轮,最小的排水量也超过1.5万吨!最大的两艘油轮更达到2.8万吨。当然,现在的油舱里除了设备和机器外,只有一包包以防万一的燃煤包,至于计划中的重油,因为德国无法提供只得作罢。

原计划中最理想是带25至30艘回去,但骄傲的德国人也并非什么都愿意卖。不过这已经非常不错了!最起码点名的克虏伯装甲冶金配方,去年初才研究出的火炮身管自紧技术,穿甲弹技术。莱茵金属公司的超硬铝合金、马尔本公司一度研究过却又放弃的液体火箭图纸,梅赛德斯的发动机实物和图纸,还有包括大型模压机、水压机、油压机、两台原本为马肯森巡洋舰准备的超大型船舶柴油机在内总计270台成套精密机床和设备。加上刚刚抵达蔡司光学,全都是国内最需要的高端制造设备,更别提2771种使用了1.1万只皮箱装载的各类工业设备制造图纸了!虽然这些图纸回国后还需要翻译,而且德国提供的全都是备份品。但价值却是真实的!这些无论哪一样拿出去,都是连英法美都会心动好东西。

外人看来这些大公司一定很傻,将这样重要的技术和设备卖掉,但实际上他们却非常聪明。对德国这种早已进入工业化的国家来说。机器设备都不是问题,只要拥有充沛资金、有技术工人,就能静待战后最残酷的几年过去重新发展起来。而且这些技术大部分都是他们已经研究过的,毫无秘密可言,所以可以很放心将备用图纸出售赚取利润,再把原件运往瑞士等国秘密储存起来。可惜的是,最让大家眼红的。利润最大也是德国最强的化工资料他们拿出的不多,除了制碱、合成氨、化肥、合成橡胶等十几种国内已经摸到门槛或已经生产的东西外,其它的宁愿烂在肚子里也不愿卖掉。这种一货两主即赚到钱又保存实力的做法不免让人心酸德国的衰败,又让人感慨他们试图东山再起的不屈决心。至于达成协议以高薪聘请的数千余技术专家、图纸翻译和高级技工,却不会冒险一起出海,他们将在巴黎和会后陆续出发,直到教会中国学生和技术工人看懂这些图纸,制造出成品并熟练操作这些机器后才会回国。

陈世英静静地看着。嘴角慢慢勾了起来,连脚步声都没注意。

“看什么呢?”

声音打断了他的畅想,扭头看去秉文和刘明诏穿着厚厚风衣不知何时走到了身后。而让人惊奇的是哈坎舰长居然也来了。陈世英连忙敬礼:“少将。”

“我已经辞职了。”哈坎面无表情地摆摆手,越过他们望着雾气中的船队,脸颊严肃线条冷硬。陈世英悄悄撞了下秉文:“老大,他.......怎么也来了?”

出国留学的士官生都爱抱团,每一届都有自己的“老大”,刘明诏是赴德陆军中的老大,秉文是海军年轻人口中的大哥大。这个玩笑似的称呼被大伙保存了下来,所以秉文没在意这种称呼,望着哈坎的背影也有些猜不透他,说道:“他自己要随我们去。而且昨天还辞去了所有军职。”

陈世英挠挠头,这个德国佬什么意思?难道不舍得这些东西?他正在奇怪,哈坎已经转过身:“如果你们想活着回去,现在......必须出发!”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