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e小说网 > 极品少帅 > 第18章 预备演习

第18章 预备演习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云铮对于古代作战很有自己的一套看法,这不仅是从原先这个身体里继承来的,而且还综合了他在后世对于作战的一些了解,也算是“站在历史的高度”看待事物发展了这其中有四个要点是云铮特别关心的:军队意志(包括但不仅限于士气,还包括韧性等)、装备优劣、后勤保障、行动速度

军队意志这一条,后世是以爱国主义为基础,以荣誉和物质奖励为辅助而建立起来的,所以后世的军队在这方面十分优秀,许多强军在战损一半的情况下还能坚持作战,某些荣誉部队、王牌部队甚至能战至最后一兵一卒,真正的玉碎(玉碎本就是中国创造的词,宁可玉碎不为瓦全,小日本是盗版)但古代部队要做到这样是相当难的,一是冷兵器战争在视觉上更为血腥,更容易让人精神崩溃;二来主要也是因为古代的所谓“爱国主义”还没有真正成为一种主流思想,爱家主义才是大流而从某种类似程度上来说,民族主义也比爱国主义好使得多,当然最简单的还是吃饭主义,谁给饭吃,给谁打仗,就是这么简单所以即便云铮也只能采用一些迂回的办法,一是不断地给军官和士兵强调是云家给了他们饭吃,给了他们衣穿,给了他们房子甚至老婆,让他们从心里就认可自己是云家的人,这一点虽然让云铮这个现代思维的人自己心里有些别扭,但为了大局,他却不能不做;二是不断地灌输云家军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的必胜信念,让他们觉得自己能够身为云家军的一员是一件极其光荣地事,因为这个关系,云铮相信在这样的‘熏陶’下成长起来的士兵,心里的荣誉感必定是很强的,而强大的荣誉感经常成为士兵的战斗意志这一点几乎是后世公然的原则,足以让云铮满意自己的训导当然,意志的养成中,军纪的作用也十分巨大,不过云家军常年作战,对于军纪的保持本来就很不错,而云铮颁布的鹰扬卫军纪更加严格,所以这一点倒是云铮比较放心的

装备优劣,云铮也十分关心当初李世民就说,他的唐军为什么那么强大?撇开名帅名将这些不说,最根本的一点就是甲坚兵利甲坚兵利就容易打胜仗,胜仗打多了士气就上来了,这样就更容易打胜仗,于是就良性循环了云铮麾下的鹰扬卫眼下的装备其实算不得特别好,在大魏国内来说,起码跟皇室的龙翔凤舞两卫想必肯定要处于劣势,这个是比较没有办法的事情,但是云铮也还是很关心,他现在特别有想法的就是东方无晴的手弩,这里要交代一声,所谓连发手弩,也不是上一次膛就能射几箭,而是因为东方无晴改进了供箭装置,使得连续几箭的发射,只需要拉开弩弦,而不必再去装弩箭,同时弩弦的拉开更容易操作,普通的骑兵手弩,按照后世的时间计算法,一分钟顶多三到四发,而东方无晴的改进版连发手弩则能达到十发左右,这是一个巨大的进步只是鉴于那手弩制造复杂,使得大规模装备很是困难,云铮已经通过南宫无雨给东方无晴去了两次函,希望她继续改进,可以不用再提高单弩效率,而把精力用在方便制造上面云铮相信以东方无晴这个天才军械设计师的能力,是能比较好的解决这个问题的

后勤保障这一条在古代作战中,其实比不上后世那么重要诚然,“兵马未动,粮草先行”,但也仅仅就是粮草而已,可不像后世那样还有无数的弹药、药品等七七八八的货,也不如后世那么讲究,譬如二战的美军,人家吃肉罐头还吃腻歪了,吵着嚷着非要改善伙食,古代打仗能有你一口面糊就可以笑了,你还指望几荤几素,睡迷糊了?当然,虽然基本上只有粮草一项,但对于古代来说,也不是轻松的事把一车粮草运到前线战场,耗费粮草超过五车以上的占绝大多数,多的甚至耗费八车——这还不算千里远征如隋炀帝征高丽那种幸好这次云铮不必考虑这个问题,一来这毕竟只是演习,士兵的“全副武装”中,就包括了五天的口粮,而到达海安县之后的粮草由各军提前运达

最后就是速度了云铮对于速度的看重,只怕是眼下这个时代最高的作为一个二战爱好者,虽然对于各类兵器的了解只能算伪军迷,但对于最出名的闪电战,他总还是知道其精髓的古德里安提出的闪击战核心是:“以具有强大突击和机动能力的快速机械化进攻部队,集结大量作战飞机和机械化程度较高的的重炮,以向装甲兵提供迅速,炽密的火力支援,形成一种无坚不摧的突击力量,并产生令人胆战心惊的震撼,使敌人在惊愕中丧失斗志,使敌崩溃而非全歼敌军,由后续部队完成清剿溃散敌军”

实际上,精髓就是三个字:快、准、狠!快:步兵,炮兵等全部摩托化准:训练精良,所有兵种单位均有无线电通讯设施,以保证高质量协同作战狠:坦克兵独立建制,用于重点突破,形成大纵深迂回包抄

换成古代状态,云铮认为也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模仿的步兵还是步兵,但是进军速度加快许多;训练有素,多兵种联合作战要多练习,使得全军能如云逸所说的“如臂使指”;坦克现在没有,但云家军是有骑兵的,虽然现在碍于一些众所周知的原因没有给鹰扬卫装备上,但日后肯定是要配备骑兵的,这样就可以把骑兵当作坦克使用,在重点部位以点带面地突破,然后迅速穿插迂回,大纵深包围敌军,使之军心士气迅速瓦解崩溃但这些都有一个前提,就是步兵的行军速度一定要快,若是步军走路太慢,骑兵迂回完了,你步兵还没跟过来包围,那就成了牛栏里关猫了

所谓兵贵神速,其实也不是云铮一个人在意,云铮也不过就是比别人更加关注这一点而已事实上,古代对于军队的速度也是很有要求的,譬如战国时期对魏国武卒的要求:“衣三属之甲,操十二石之弩,负服矢五十,置戈其上,冠轴带剑,赢三日之粮,日中而趋百里”就是说在披重甲,全副武装,自带三日口粮的情况下,每天不到正午就要行军百里当然,战国时候的尺比眼下大魏朝短三分之一左右战国的百里,也就是大魏朝的六十多里

那么中国历史上的农民兵的行军速度如何呢?我们都知道,陈胜吴广起义的直接原因就是因为天降大雨,行军速度不够,不能如期到达卫戍地那么这些临时在楚地征发的农民军的速度究竟是多少?陈胜吴广七月在大泽乡起义(今安徽宿州市东南)占领陈县(今河南淮阳县)不过一个月,部将周文(陈县人)就打到了骊山附近从陈县到骊山直线距离1440华里(自己在1:1800万的地图上量的,只做大概参考),如果算三十天月的话,平均每天48华里而事实上当时不可能走直线(不可能无视中间的崇山峻岭和河流湖泊,从天上直飞过去)所以事实上的行军路线还是曲曲折折的则实际路程应是这个距离的两倍左右这样,实际速度应是每天百里左右而这个速度并不是常规行军,而是攻击前进则实际行军速度可能还要高我们不知道张楚政权的部队是否是纯骑兵或车兵部队但从其为农民军来看,应当是步兵占了多数这个行军速度并非独此一例白起在华阳之战时,曾率军8天行军800里平均也是一天百里秦尺短,换算过来应是现在的每天60-70华里左右

司马懿讨伐孟达时,孟达认为他盘踞的上庸离开司马懿屯驻的宛城(今河南南阳)有一千二百里,所以不放在心上结果司马懿领兵八天就赶到了从宛(今河南南阳)到上庸(今湖北竹山县西南)直线距离约252公里,合500华里汉尺短,一汉里约合416米故252公里约合605汉里由于道路不可能是直线,加上各种地形因素,实际距离应以两到三倍来算孟达说的“去吾一千二百里”正合两倍,应是实际行军距离换算成华里也就是1000华里以八天行军1000华里,每天平均行军125华里当然,书里说司马懿是“倍道兼行”即使如此,则不“倍道”的速度是这个速度的一半,也有62-63华里一天

而纯骑兵部队的速度更快霍去病出征匈奴,一路“转战六日,过焉支山千有余里,合短兵,鏖皋兰下,杀折兰王,斩卢侯王,锐悍者诛,全甲获丑,执浑邪王子及相国、都尉,捷首虏八千九百六十级,收休屠祭天金人”六天攻击前进千里,平均一天167汉里汉尺短,相当于现在的每天112华里

大魏朝的士兵以步兵为主,但身上的所披的铠甲重量比战国、秦汉要高出不少,一般能坚持日行六十里的,就完全可以算做合格六十里每天的行军速度,对于飞夺泸定桥的那支神兵可真是差太远了,红四团24小时行军120公里,也就是240里而这240里的路,蜿蜒起伏在大渡河岸的山岭峡谷之中,大多一边是悬崖峭壁的高山,一边是恶lang翻滚的急流走在窄窄的小路上,让人不禁头晕目弦更难走的是绝壁上凿出的栈道和陡峭难攀的石梯再是山腰终年积雪不化,走在中间,寒气逼人可人家愣是办到了,实可谓是步兵行军的王中王,绝对的铁脚板鹰扬卫的伙食条件之好,比起红军绝对是天壤之别,但速度仍然赶不上他们,这就只能说信仰的威力有时候真的很无敌了

但是,比红军比不得,比眼下大魏朝或者这个世界的其他任何一支部队,云铮都是绝对有信心的,他笑着看了秦冲一眼,问道:“以向前你的意思,打算花多久时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