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e小说网 > 三国大航海 > 第九十九章 一狐戏三虎

第九十九章 一狐戏三虎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对于孙权来说,天子下诏罢兵休战,他如果抗拒,那就是叛贼,不仅要面对曹艹的大军,还要面对孙绍的攻击,孙绍手里有天子的大旗,只要一道诏书,他就可以名正言顺的取代他成为江东之主,有前面的铺垫在前,相信很多人都会同情孙绍,进而支持孙绍,接纳孙绍。

孙权权衡了利弊之后,与顾雍等人商议了一番,决定接受诏书。

对于刘备来说,情况也差不多,他以前可以不接受天子的诏书,是因为天子在曹艹的手上,现在天子在关羽的手上,关羽是他的亲信,是他的兄弟,是他的肱股之臣,他难道要说关羽是歼贼?他做不到。更重要的是,现在三方对峙,谁也吃不下谁,曹艹固然是庞然大物,孙权这个盟友也不是什么可信任的对象。孙绍和关羽挟天子以令诸侯,已经成了左右战局的关键棋子,你可以不理睬诏书,但是你要有实力应付另外两方的攻击。

而现在谁也没有这个实力,曹艹没有,孙权没有,刘备更没有。

更何况天子的诏书还带着一顶大帽子,为天下百姓着想,附带着一个没有言明的好处,只要大家坐下来谈,那么他们三家就可以名正言顺的割据现有的地盘。

只需要名义上还尊崇天子。

曹艹可以不要天子,孙权也可以不要天子,但是刘备不能,他一直以皇亲贵胄自居,明知天子已经成了摆设,他也不能无视,纵使他非常想成为天子,可是刘协一天不死,他就一天不能把这个意思表现出来。

可以天下人都知道,但是谁也不能说。

所以刘备也只能不情不愿的接受了诏书。

事情顺利得超乎天子的想象,诏书发出去不到半个月,曹孙刘三方先后给出了回应,接受天子诏书,派出使者到宛城参加会谈。收到回报的天子虽然已经有了心理准备,可是当确切的消息传入他的耳中时,他还是有些不敢相信。感慨之余,他对刘若说道:“孙将军神机妙算。”

孙绍听到刘若转达的这句赞语时,只是哈哈一笑,然后很没诚意的说道:“哪里,这是我大汉四百年的恩德所致,是陛下的英明,是关将军与诸位国家栋梁的功劳,我只是适逢其会,凑巧出了一个主意罢了。”

刘若满脸堆笑,他试探的问道:“将军,接下来的会谈,当如何安排?”

孙绍一摊手:“这样的事我可不擅长,朝中贤者甚多,为什么不请一两位出来主持呢?”他想了想,又说道:“我倒想起一个人,不知道当讲不当讲。”

“谁?”刘若连忙说道:“请将军直言。”

“故太尉杨公。”

刘若思索片刻,恍然大悟,兴奋的一拍大腿:“唉呀,我怎么把他给忘了,不错,要论主持这个弭兵大会,没有人比他更合适了。”

杨彪出自弘家杨家,和袁家一样,杨家也是经学传家,四世三公,而且比袁家更注重道德,是大汉响当当的门户,袁家已经名声尽毁,现在只剩下杨家一枝独秀。不管你喜欢不喜欢杨彪,你都不能漠视这样的一个家族存在,也不能漠视杨彪这样的一个人存在,虽然他从建安元年开始就托病不出,但是他的名声却丝毫不减。

这样的一个人来主持弭兵大会,不管是曹艹还是刘备、孙权,亦或是天子,都不会有任何意见。

刘若欣喜万分,对着孙绍连连拱手:“这次弭兵大会如果成功,将军是首功。”

孙绍却不以为然的挥挥手:“君侯不要想得太简单了,使者就算到了宛城,没有一段时间也是谈不妥的,眼下宛城已经成了实际上的国都,人多嘴杂,马上要到宛城来的那些人又都是勾心斗角,这私底下见不得人的事多了去了。君侯身为陛下身边的近臣,不可不防啊。”

刘若立刻明白了孙绍的意思。现在三方派出使者来会谈,那是迫于形势,不得已,并不是他们真心的,这个时候只要出点篓子,他们随时都可能因此退出合谈。要想保证合谈能够成功,宛城的安全是重中之重,不能出任何的差错。

“有关将军和孙将军在,应该不会有事吧?”刘若试探的说道。

“我们?”孙绍嘴一歪:“名不正,言不顺啊。”

刘若会意的一笑,明白了。说了两句闲话,他起身告辞,时间不长,天子诏书到,封关羽为骠骑将军,领南阳太守,南阳周边的安全。封孙绍为卫将军,领宛令,负责宛城的安全和纠察百官,刘若为光禄勋,负责宫外城内的安全,封荀恽为卫尉,负责宫内的安全。同时下诏,命前太尉杨彪火速赶到宛城,主持宛城的弭兵大会。

诏书发出之外,天子又下诏,宛城缺粮,请三位封疆大吏赶紧运粮来。接到诏书的曹艹等人见大局已定,无可奈何,只得上书送粮,总不能一面尊崇天子,一面饿着天子吧。最着急的还是曹艹,孙绍派人私下给他送了一封信,首先感谢他第一个响应弭兵大会,为孙权、刘备做出了榜样,然后又威肋他说,你要不送粮来,我就先把你曹家人的粮给断了。曹艹明知道自己被孙绍利用了,但事以至此,他也只能捏着鼻子认倒霉,他一面后退二十里,撤开了对宛城的包围,一面送去了粮食。

当长长的运粮车驶进城门时,被围困了数月之久的人都兴奋起来,再听到天子下诏罢兵休战的消息,他们一个个都觉得好曰子快要到了,奔走相告,宛城很快就成了欢乐的海洋。虽然不少人觉得这件事离最后的和平还有很远的一段路要走,但是普通的百姓和士兵不会想这么多,他们早就不想打仗了,只想早点回家,一听到这个消息,他们就认定几十年的战乱终于要结束了。

顺理成章的,关羽和孙绍成了仅次于天子的大恩人,渐渐的每天都有人到府前来磕头。孙绍怕麻烦,躲在府里不出去,关羽则不然,他非常享受这样的感觉,他喜欢看着无数认识不认识的百姓对他顶礼膜拜、山呼万岁,他喜欢带着亲卫巡城,享爱所到之处百姓感激的目光。

曾经惶惶不安的宛城渐渐的安静下来,孙绍建议关羽把那些战力不强的义军放出城去,现在已经到了春耕季节,与其把他们放在城内消耗粮食,不如让他们回去种地,这样也好减轻一些宛城的粮食供应压力和安全管理压力。关羽现在对孙绍是言听计从,立刻请示了天子,将三万多义军留下很少的一部分,其他的都遣送到城外屯田耕种。南阳地熟,只是这几年一直在打仗,人力严重不足,所以不少地都抛荒了,一下子来了几万劳力,只要能保证不会再起战事,到秋收之后,粮食压力就可以得到极大的缓解。

三月下,杨彪风尘仆仆的赶到宛城。下车伊始,他不顾身体疲惫,立刻进宫去见天子,君臣一见面,还没等杨彪说话,天子就从御座上起身,三步并作两步的赶到杨彪面前,拉住杨彪的手痛哭失声。他九岁登基,接下来的几年是在腥风血雨中度过的,董卓先是在洛阳大开杀戒,然后又强迫他搬到长安,王允好容易设计杀了董卓,李傕和郭汜又祸乱长安,直到中平二年逃离长安,这几年是他挥之不去的噩梦。在这段最艰苦的曰子里,杨彪一直陪在他的身边,象父亲一样支撑着他。建安元年到了许县之后,杨彪不愤曹艹的行为,设计要趁曹艹来觐见的时候杀了他,结果天子胆怯,没有同意,但是曹艹听到了风声,后来找了个其他的借口把杨彪关进大牢,酷吏满宠把杨彪打得死去活来,险些把一条老命送掉。在这之后,杨彪心灰意冷,杜门不出,算起来,天子已经有二十多年没见过他了。

杨彪老了,白发苍苍,满脸的皱纹,褐色的老人斑长得满脸满手,但是他的腰还挺直笔直,往那里一站,还是威风八面,凛然不可侵犯。天子一看到他,就象是看到了主心骨,浑身的担子一下子轻松了许多,所有的委屈和压力似乎都随着泪水发泄出来。

这二十多年,天子已经麻木了,就连伏皇后被人拖出去的时候,他都没有哭过,可是今天一看到杨彪,他忽然抑制不住自己的感情,就象是受了很多委屈的孩子终于看到了亲人一般。

杨彪也是老泪纵横,他双膝跪倒在天子面前,仰着脸看着天子:“陛下,臣接到诏书,欣喜若狂,恨不得一步飞到陛下身边。陛下,臣没有想到,当此垂死之年,还能再有机会为大汉效命。”

天子悲喜交加,他用力扶起杨彪,亲自把他扶到旁边的坐席上,然后把自己的席子拖到杨彪面前,紧挨着杨彪坐下,膝盖碰着膝盖,和着眼泪轻声问道:“杨公,你看大汉……还有机会中兴吗?”

“有,也没有。”杨彪的声音显得很疲惫,却不失镇静。

天子茫然。

(未完待续)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