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e小说网 > 重生之春秋战国 > 第392章 晋国乱象起

第392章 晋国乱象起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抛下在穆姬身上泄火的杨子璐,似乎看到汉国都准备好了,就是不开打。这感觉特别别扭,于是有观众不爽了,决定自己也插手进来了,让另外一个国家开打。当然这也不派出,他们准备将这潭水搞得更加浑浊。

而这观众不过是两人,分别是范吉射和中行寅,但此二人可是大有来头的,分别是范氏和中行氏宗主。此二氏曾经是晋国六卿的一份子,不过这已经是往事了。当初曾经两人还是晋国六卿之一,但看到赵氏爆发内乱,这两个家伙当时是出了名的贪婪,便趁机插手,准备占便宜了。那个时候赵氏的宗主是赵鞅,赵鞅是什么人?几乎堪称赵氏有史以来第一人。

赵鞅手腕了得,一方面派兵抵挡范吉射和中行寅,一方面或直接或间接的拉拢还没有插手的三卿。这个范吉射和中行寅也算得上是头顶生疮,脚底流脓的家伙了。三卿居然没有一个愿意帮他们,全都向赵鞅靠拢,结果就不用说了。

两个贪婪的家伙被打的屁滚尿流,最后带着少部分家眷财富,逃到齐国那里苟延残喘。从此范氏和中行氏就一蹶不振,这次两人出来,已经是历史上最后一次的露脸,算是将他们的预热都挥霍一空了。

经过这一次苦难后,这两个老家伙也学聪明了,不再想着出兵晋国的事情。实际上两人此刻也没有能力出兵,这次两个老家伙也不过是为了,将这一潭本来就已经有些浑浊的水,搞得更加浑浊。两人找了个合适的场合,联合在一起公开宣称一件事情。

这个宣称全文就不详说了,大意就的说,当初我们两个实在惭愧啊!做错了什么事情的,真是愧对国家的养育啊。现在我们明白了自己的错误了,为了弥补当初自己铸下的大错。同时也为了补偿自己对晋国造成的创伤,我们两人决定将范氏和中行氏的领土都赠送给(晋国)国君,一表达我们万分之一的歉意。

这里说一说,当初范氏和中行氏虽然被赶走了,但名义上那些土地还是属于他们的。也不知道是晋国国君忘记了,还是因为四卿不把范氏和中行氏当一回事,不怕他们打回来。当然了,这只是名义上的。这就好比满清时候的香港,名义上是中国的国土。只不过恐怕当时就连满清都不会真的相信,香港是他们的国土。

但现在问题是,无论事实是怎么样的,名义上这土地是属于范吉射和中行寅的,这是毫无疑问的。特别是,晋国的国君,还真的信了范吉射和中行寅的话,这就更加不得了。

当时的晋国国君是晋出公,这晋出公年纪不大,不过二十好几。这个年纪的人,正是雄心壮志,一腔热血啊!平时都想做出一番撼天动地事业出来。

偏偏晋国四卿互相掣肘,国君的话还没有四卿中如何一卿的话来得威信。最是让晋出公可恨的是,公室这些年不但没有强大起来,反而越发衰弱。之所以是有这样的原因,皆因四卿都成了公室身上的吸血鬼,就好比当初攻打郑国。智瑶就和赵无恤一同出兵,但军队中并非完全是智瑶和赵无恤的士兵,还有少量公室士兵。

另外粮草的什么,都是公室出大头。好了打赢了郑国,攻下七座城邑,按道理说,公室就算没有功劳也有苦劳。更别提每次智瑶和赵无恤都让公室打头阵,公室士兵死伤的比智瑶和赵无恤麾下的私兵还要惨重。七座城邑下来,分给公室一座也不算过分,就算吝惜一点,也应该分给公室一些田地。

而现实的,智瑶和赵无恤两个人吞了个精光,公室还得给他们抹屁股。什么屁股?那啥战死残废的公室士兵不用供应吗?那些征召来运粮的民夫不用吃的吗?另外我智瑶和赵无恤打胜仗了,那啥,是不是该来一点封赏啊?

刚刚开始也没有什么,晋出公刚刚即位,什么情况也不熟悉,自然要低调了,唯有捏住鼻子认了。但四卿的吃相实在太过难看了,晋出公是捏住鼻子认了,可不是心悦诚服,心中对四卿越发怨恨。特别是伴随着晋出公一年年的长大,越发有主见,能够掌控的力量也不比刚刚即位的时候。

但四卿,特别是智瑶对此毫无觉悟,依旧是我吃肉,你在一边看着。这叫晋出公如何不怨恨呢?这也导致现在公室和四卿之间的矛盾已经到了一个针尖对麦芒的程度,唯一欠缺的就是一点火线,将这个火药给引爆。

而范吉射和中行寅这一次联合宣布,不就正是给了晋出公发难的机会吗?于是心气很高的晋出公得瑟了。在听到这个消息后,立刻眼巴巴的盼望着三天一次的朝会来临。

三天后,朝会的时间也到了,晋出公上朝后第一件事情,不是询问有什么事情,而是让身边的内侍宣读范吉射和中行寅的联合声明了。

等内侍读完后,晋出公立刻使劲的夸奖,说范吉射和中行寅的文章写得如何如何的好。当然了,谁也不会傻到认为晋出公真的是欣赏范吉射和中行寅的文章。晋出公明显就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告诉四卿,哥们你们看,封邑的主人都出来发话了,这封邑归我了。你们是不是应该将当年中行氏和范氏的封邑……嗯!嗯!你们明白滴!

四卿怎么愿意啊?登时脸色都难看下来。其中智瑶反应最大,同样也是第一个跳出来的、智瑶抬头挺胸,抬头和晋出公对视起来,理直气壮道:“范吉射和中行寅二人当初违背晋国的法律,第一个发动内乱,攻打赵氏不说。事后面对先君(晋定公,晋出公的老爹)的处罚,抗拒不从,最后还发兵攻打国都。这样的人,主上你认为他们说的话有用吗?”

智瑶不愧是足智多谋著称,就这喘口气的功夫,他又想到反驳的话,接着说道:“先君将此二人定罪为乱臣贼子,而现在主上相信他们的话,置先君于何地啊?他曰黄泉之下,试问主上有何颜面,面对先君啊?主上这是不义不孝啊!”

智瑶这话够毒啊!春秋时期虽然没有后世清明那么厉害,将‘孝’之一字看得颇为重要,但也轻不到那个程度。特别是古人重鬼神,所以特别重视祭祀。在这个环境下,当时还有这么一个众人都认可的规矩,灭国不灭祀。严格的来说,不仅仅灭国,就算灭一个大家族也不灭其祀。

就算是朝代交替,这个规矩也没有被改变。当初周武王灭了商朝,但周武王并没有杀光商纣王的儿子。而是让商纣王的一个比较出色的儿子武庚来到代替商纣王祭祀先人,将他封在邶地当国君。在现代人看来,这未免太过傻了吧?正所谓斩草要除根,你还给他封地呢!

事实上周武王也不傻,派了自己的一个弟弟去监视武庚。但又有人说了,一刀咔嚓了不是更加利索,用得着这么麻烦吗?但这就是这个时代的风俗,周武王虽然贵为一朝天子,但也改变不了这个惯例。

后来周武王这个弟弟监守自盗,在周武王死了后,想自己当大王了,就联合武庚作乱。这个作乱最后失败了,被周武王的另外一个弟弟,就是著名的周公给平定了。这个时候按道理说,已经绝其祀了吧?

我好心放过你丫,你丫居然还有胆子作乱,一定得重罚,绝了其祀。而事实上,周公也不敢干这事情,只是搞了个小手段,不去找武庚的兄弟或者儿子继承这个‘祭祀’了。而是让当初私通周朝的微子启,也就是宋国的开国国君来到继承商朝列祖列宗的祭祀。

也有人说,那是春秋初期,这个不适用了吧?不!一样适用。当初齐国鲍牧,造反杀了齐悼公,最后被早有准备的田常给咔嚓了。鲍氏遭到重创,但田常也没有灭了鲍氏,而是立鲍牧的儿子鲍息为鲍氏宗族,以继承鲍氏的祭祀。

你看,这头杀了别人老爹,还得眼巴巴的立别人儿子来当宗族,来到继承祭祀鲍叔牙等祖先的任务。可见当时风气,智瑶这一个指责,如果是平时,晋出公定然哑口无言,半天过去了,也吭不出半个字来。

但晋出公人是没有智瑶聪明,但他这三天来也不是什么也不干,就干等时间的。他自然知道智瑶这帮人不是那么好对付的,所以他早就让手下的谋臣和他一同,将朝堂上可能发生的事情推演了一番。智瑶他们会怎么说,而自己要怎么反驳,所以智瑶的话虽然锐利,晋出公浑然不惧智瑶。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