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直到第二年底才收复是滴,但是粮食匮乏,部队的损失。以及兖州士大夫的背弃,都促使曹操对兖州的战略价值做出重新的评估。
也就在曹操忙着料理内务的时候,长安方面也不太平。
李傕、郭汜没有在长安“安乐”多久,两人就因为互相猜忌而大动干戈,汉帝在混乱之中踏上了东归之路,当汉帝躲过黄河,在河东境内颠沛流离的消息传到了关东地区,此时已经是岁首了。
关东诸侯都密切关注着此次汉帝东归,袁绍的谋士郭图及时出现在河东,曹操在收复兖州之后,也立即向关东派出了使者,以此观之,与汉帝距离的缩短,使得袁绍和曹操不约而同的认为控制天子的时间已经成熟。
对此,袁绍帐下的谋士形成了两种阵营。
一种阵营以田丰为代表,认为“迎接汉帝回归西京,复宗庙于洛邑”,最后在把汉帝慢慢迎到邺城,以邺城为帝都,进而挟天子而令诸侯,畜士马以讨不庭。
另一种阵营以郭图和淳于琼为代表,他们认为,大汉帝国已经失去了威信,被取而代之是迟早的事,如果把汉帝迎到邺城。将得不偿失。
袁绍多断少谋,迟重少决,失在后机,恰恰就是这种大事上不能当机立断,因为陷入到对控制天子后会带来的种种不便的优思中,袁绍沉吟不前,主动放弃了这次掌控天子的最佳时机。
曹操在收复兖州之后,并没有对兖州进行应有的战后重建,而是把兖州搁置起来,转而进入豫州,曹操由陈留进入豫州以陈国为突破口,曹操的意图很明显,他之所以选中陈国,第一,那是因为陈国未遭战乱,可以给他提供给养,借以稳定军心,保存实力,建立了一块替代兖州的驻地 ;第二,曹操帐下的文武大部分来自豫州,比如曹仁、夏侯惇、夏侯渊,他们都来自豫州的沛国;曹操身边重要的谋士,被曹操称之为“吾之子房”的荀彧和他推荐的郭嘉,都在来豫州颍川,颍川荀氏是士林名族,对于豫州士卒具有极强的号召力,这对于在兖州触怒了士族门阀的曹操来说,能通过荀彧而再次获得士族的信赖,尤为重要,而陈国与兖州陈留、豫州的沛国和颍川接壤。
放弃兖州,进入豫州,这是曹操做出的战略性转移,所以他想要在豫州站稳脚跟,加以经营,才是上策,况且豫州境内还有袁术的兵马和黄巾余孽,万不可掉以轻心,这时他便将目光放到了河东。
与诸侯态度相反,荀彧以晋闻公纳周襄王而诸侯景从,高祖东伐为义帝缟素而天下归心,若想成大事,就又要奉天子。
荀彧就举出迎天子的三大好处;一是得民心;而是服俊杰。得民心是曹操再度立足的根本,服俊杰是曹操在政治上凌驾于其它诸侯的表现。这次时机的出现,则不容错过,错过了,想追也追不回来。
曹操是一个能断大事之人,这是他于袁绍的不同,荀彧所描述的奉天子后的前景,足以使曹操不再停留在通使的循环往复中,而是要迈出那关键的一步,发兵西进,迎接天子。(未完待续。。)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