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泰对林远向来是言听计从,很快就委托驻北京的大使,把这个消息通报给了驻京的西方三大通讯社,然后林远又嘱咐沈晚晴,随时关注西方各国的反应。
北京舰的会议室中,韩明光等人围坐在一起,还有北京舰上的专家,令大家意外的是,这次几乎所有的专家,不分专业类别,都被邀请了。
林远见到人来齐了,开门见山地说:“有很多同志都问我,在夺取旅顺的时候,为什么不直接把日军的军舰击沉,而是用北京舰把它们调开;在日军从辽河口撤退的时候,很多同志以为我会让舰载机把日军的舰船击沉,我也没有下那个命令,现在,我就来给大家解释原因。”
这是大家一直都关心的问题,也都想问,大家于是聚精会神地看着林远,林远说道:“我们大家都知道,如果没有我们的穿越,日本会打赢甲午战争,然后会和俄国争夺中国东北的利益,在一九零四年爆发日俄战争,在这场战争中,日本舰队在对马海峡,击败了远道而来的俄国波罗的海舰队,这场海战,对于世界军事技术史有着深远的影响。”
“这场海战,是一场以大炮为主导的海战,所有的战果,都是由大炮取得的,在此之前,西方世界对于海战一直是以1866年的利萨海战为参考,对马海战,把所有人的思考的方向都变成了大舰巨炮,也就是说,想打赢海战,就必须要靠大口径火炮,想要安装大口径火炮,就必须加大船体!”“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由于我们的穿越,这个进程被打断了,世界各国的军事技术开始向着我们陌生的方向发展,就拿我们刚刚看到的例子,日军已经开始使用新型防御工事,开始使用气体液压式反后坐系统的火炮,最关键的是:他们开始使用了飞艇,这说明,他们在逐步地重视空军的发展。”
“这个时代的西方各国,有没有造出飞机的可能?答案是肯定的,俄国的茹科夫斯基已经推导出了升力公式,德国人已经研制出了内燃机,至于推进用的螺旋桨,在座的轮机部门的同志和船舶推进系统的同志都清楚,船舶用的螺旋桨和飞机用的螺旋桨有异曲同工之妙,在现代的设计中,两者翼型剖面的母型基本是相同的,只是在使用的时候略加改变而已。”
“在原来的时代中,飞机在1903年就出现了,可是为什么直到二战的时候才得到大规模的应用呢?技术原因是一方面,更多的是:很多高层领导者不懂新技术,他们的保守思想大大延误了飞机的进展,比如说,人类第一次舰载机的时候,军队高层同意实验,可是实验经费要发起人自己凑,飞机要发起人自己找;甚至在一战的日德兰海战中,英国人本来准备了一艘搭载飞机作战的军舰,可是在战役前夕,舰队出港前,竟没有通知这艘军舰的指挥官!”
“而我们的出现,完全有可能打破这种成见和藩篱,飞机将有可能提前半个世纪大规模登上战争舞台,有的同志可能不以为然,认为我们的战斗机是超音速,有超视距雷达,有猎杀敌国预警机的超远程导弹,有发射后不用管的中距离导弹,还有机动过载高达五十的近距离格斗导弹,对付连飞到0.8倍音速都要累死累活的螺旋桨推进飞机,不是小菜一碟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