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e小说网 > 重生之宋武大帝 > 第九十七章 全民教育

第九十七章 全民教育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祥甫,你不是说过了吗?我们有好几万伤残将士需要安置。”李隽高兴地给李庭芝解释道:“他们都是接受过文化培训,能识文断字,有了一定的基础,朝庭再拨出一批银子出来,把他们集中起来再好好上上课,让他们接受更加广泛的学习。考核合格后,放他们回到原籍去办学,你说这不是一下子就有好几万夫子喽。”越说越来劲,眼里的热度都高了好几倍了。李隽是个热心教育的人,一说起教育自然是来劲得很,恨不得马上就办妥。

在冬训期间,为了提高军队的素质,李隽就曾在军队里推行过基础教训,还写进了文书里,明文规定文化课不合格的人不得晋升。经过他的努力,现在南宋军队识文断字的人不少,虽然他们认识的字有限,总比一个不识好得多吧。

要知道宋军招募的对象有很大一部分是流民,根本就不识字,能有这种成就,已经是很不错了。

想想新中国成立之后,为了推行教育事业,由于教师奇缺无比,还不是把那些读过几天书,认得几个字的人当作宝贝,发给他们工资,要他们去教书。李隽此时遇到的情况和新中国成立后的情况差相仿佛,这是没有办法的办法。

李庭芝的眼睛也瞪得老大,眼里全是美妙的小星星,击掌赞道:“皇上,你太英明了!真是太英明了!这真是个好主意!”李庭芝是个很少拍马屁的人,李隽的主意真是太好,由不得他拍个不停。

“不过,你也不能高兴得太早了。”李隽开始给李庭芝泼冷水了,自己倒是张着嘴直乐,好象遇到什么天大的好事似的,道:“这里面有很多问题需要处理,我们得好好合计合计。要把他们教好,自然是要有一本统一的教材,这点已经有以前使用过的教材可以借鉴。以前的教材仓促编就的,现在我们有时间了,应该再好好审订一下,该增的就增,该删的就删。”

李庭芝点头赞同道:“皇上所言极是。臣觉得应该成立一个专门的部门来推行这事,皇上,翰林院可以用。”

翰林院那些儒生们都是集儒家之大成者,要是由他们去掌管,还不完蛋,李隽想也没有想就否决了,道:“不行,千万不能让他们去编教材。嗯,对了,翰林院那些人就派去研究文献去,皇宫里还有那么多的书没人去保护,要他们去好好研究,写写他们的心得,为学术的发展多做点贡献。他们每十天要交一篇心得,要是不交,俸禄就减半。”

李隽笑嘻嘻的,李庭芝却觉得他的笑容很象狼外婆,李隽的意思非常明白,就是把这些人派去研究图书,把他们的注意力转移了,免得来添乱。

对于这些腐儒,李庭芝这个务实的政治家也没有什么好感,很是赞成道:“皇上,这些大儒十天交一篇心得可能太少,对于他们来说,就是三篇也不在话下。”

李隽暗笑李庭芝也不是个省油的灯,整起人来一点不着痕迹,赞成道:“就这样定了。我们可以成立一个教育部,专门推动教育事业的发展,这教材就由教育部来主编。你,履善,陈宜中,黄永善,沈毕,周山,章超玄,胡苟,李毕胡,常瑜还有我都来参与编写教材。”李隽要想推行的是新式教育,以科技知识为主,他不亲自上阵都不行了。

这些人都是李隽认为思想灵活,不拘泥于教条的人,由他们来编写教材才能让人放心。

“臣遵旨。”李庭芝对这事自然是责无旁贷。

李隽想了一下,道:“这教育嘛,就分成两种,一种是基础教育,一种是专业技术教育。基础教育能够认识、能够写一些字词句就行了,满足得了日常生活需要也就够了,不必苛求太多。专业技术教育是针对专门的技术而设,比如制造火炮需要造炮专家,我们可以设立一个火炮学院,专门培养造炮专家。

“你也知道,大宋朝现在是需要各个行业的人才,对这事一定要抓紧。特别是火炮、船舶、钢铁、武器制造、机械设计、医药、农业这几个行业要先办起来,这几个行业与军队息息相关,朝庭能不能在战争中取得胜利,就在于我们是不是拥有更加先进的技术。每一个行业,就设立一个学院。黄永善他们都是很好的技术专家,就给他们每人组建一个班子来规划教学内容,以及教材的编写。”

李隽所言,实是深谋远虑之举措,对于我们现代人来说,我们都知道中国现在提的口号是“科教兴国”,要做到这一点,就要有大批的人才,要是没有人才,谈什么科教兴国。南宋现在对科技的需要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要迫切,这点李庭芝是深有体会,很是赞成李隽所言,喜道:“皇上圣明!皇上,臣以为黄永善他们都是很有经验的专家,有他们参与,把他们的知识经验传授给弟子们,要不了多久,大宋朝就会出现一大批专才。到那时,我们是要炮有炮,要粮有粮,要银子有银子,这仗嘛,自然是越打越好打。”

李隽点头赞成道:“那是自然。不过,我们也得务实,不能脱离实际。我们一下子有了几万师资力量,但是要想在全国推广教育,仍是太少了,可以说是杯水车薪,这基础教育不可能做到每个人都来上学,都来学习。嗯,就办成夜校吧。老百姓可以白天忙活,晚上去上上课,增加一些知识。”

“皇上,臣以为可以在农闲时节加大上课量,还可以搞点突击培训。”李庭芝接着李隽的话进行发挥。

李隽大加赞同,道:“对对对,就是要这样嘛。我们要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来推行教育,绝不能浪费时间。要给夫子们说清楚,他们教得好不好直接和他们的俸禄有关系,朝庭会进行统一考核,不合格者,就减薪俸。优秀者,不仅可以多拿到薪俸,还可以升官,赐给他们爵位。”要是在平时,李隽肯定是说教师一词,现在心情大好,一口一个夫子,说得好不爽快。

李庭芝充分表现了一个务实政治家的优良素质,道:“皇上,臣以为光凭夫子们可能难以把分散的老百姓集中起来,非得当地官员参与不可,推行教育就是他们的职责之一,教育不好,不能晋升。还有,不去读夜校的老百姓,成绩不好的老百姓,他们的税收就要重些。”

“完全同意!”这四个字李隽是差点唱出来的,道:“也要考虑到特殊情况,比如说身有残疾,生活困难,无法自理,还有年纪太大的,比如五十五岁以上,可以不参加。”

李隽思虑周详,虑及细微之处,让李庭芝不得不服,道:“皇上圣明!”

“这专业技术教育就从现在的熟练工人和技术人员,科技人员中抽调一批优秀者出来,进行统一培训后去教授。学员就从工人中、聪惠的孩童中选出一批人就是,先给他们教授一些基础知识,再接受专业培训。他们中的优秀者,可留下来一边从事教育,一边从事研究。”李隽信心十足地道:“朕敢断言,要不了多久,大宋朝必然迎来民智开启的新时代!”

朕之一字李隽是很少出口,现在心中一高兴,居然脱口而出了。

教育这事好是好,可是需要大笔大笔的银子,李庭芝现在最怕的就是和银子和关的事了,皱着眉头道:“皇上,可这银子到哪去找?”

“这事简单!”李隽想也没有想,道:“我早就想好了,履善还在挖金矿,可以拨出一笔银子出来。所有的官员、吏员都要捐出他们俸禄的一成支助教育。这还是不够,我去给皇后说,要她带头把宫里的金银首饰全捐出来,这又是一大笔银子。最后,宫里的生活从朕开始,每顿饭就实行三菜一汤,一荤两素一汤,若有违者,驱逐出宫。”

听了李隽这话,李庭芝眼里涌现出了泪花,向李隽拜倒,哽咽着道:“皇上仁德!皇上是大宋朝,是华夏历史上的第一仁君!功德无量!仅此一件就会为后人千秋万代颂扬!”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