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坦之忧虑地道:“谢公所言极是,桓温一定是因为此事而恼怒,但您既然知道这其中的道理,又为何附议赞成呢?需知九锡之礼一成,北府军和你我等人恐要灰飞烟灭了。”
谢安微笑道:“说来说去,还不是因为郗超等人计划周详,早朝之事情已成定局,我附议不过是缓兵之计而已,从现在到明年桓温生辰之日还有五个月的时间,这五个月是决定我等生死存亡的五个月,韩暮出使秦国未回,我估计最多一个月,韩暮必然返回京城,我等并非无拼死一搏之资本,张大人的禁卫军加韩暮的北府军近六万人,虽然桓温手头可控之兵近十万,而且随时能募集几万新兵充入军中,但是我对韩暮有信心,只需他回到京城,定有良策。”
张玄道:“谢公难道便是寄希望于韩暮归来么?万一他也无良策,那该如何?”
谢安道:“自然不能完全靠他,我等现在便要做好准备,我可命礼部侍郎袁宏拟《求九锡》文,但须我过目方可禀报,这样我便能找茬子将此事在第一道手续处截留住,王大人近日可联络朝中正直之臣,提起动议,在朝堂将此事反复辨议,这样可在第二道手续拖延时间,反正能拖则拖,只要能争取时间,什么办法都可以用;拖满这五个月便有可为。”
谢安捻起案几一角的围棋盘的一颗子把玩,淡淡道:“五个月啊!不长也不短,谁有知道在五个月的时间里不会出什么事呢?只要有事发生,便是我等转机之时。”
王坦之叹息道:“也只有如此了。”
谢安轻拍王坦之肩膀道:“文度兄,你我相识多少年了?”
王坦之见他忽然问起这个,微一迟疑答道:“自升平元年起你我便相识了,至今已有十五年了。”
谢安点头道:“这么多年来,我谢安可曾在某事某人判断失误过?”
王坦之仰头想了一会道:“还真没有,谢公一向智计超人,每每遇事总是在你揣度之中,未曾有一事谬误。”
谢安看着王坦之道:“文度啊,那你就再相信我一次,这次是我平生所遇最大危机,我虽无良策能渡过此劫,但我看人的眼光你是知道的,韩暮必有办法解决这等危机,这一点我深信不疑,此子行事不可依常理度之,像你我这等老古董想不出来的招儿,他满肚子都是,所以相信我,做好本分,静待韩暮归来。”
王坦之苦笑道:“想不到你我二人居然也沦落到靠这小子出点子的地步了。”
谢安呵呵笑道:“不服老不行,以后是韩暮和张玄他们尽情施展手段的天下,我们这几个老骨头撑不了多久啦,桓温他想不开,他已经六十了,还不知足,天下平平安安能活到六十岁的能有几人,看不开便是他最大的缺陷,这也是他为何永远无法让人称之为名士的原因。”
两人唏嘘良久,张玄在一边一句话插不,但听着当世两大巨人言谈交流,张玄也似有所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