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枢密院了解了一下前线战事,卫朔又匆匆返回政事堂处理政务。
谁知他刚坐下还没喘口气,便见秘书监主事郭诵匆匆进来称吏部尚书阳协求见。
待阳协进来,卫朔缓缓问道:“阳卿求见,想必是跟科举有关了?”
阳协忙回道:“大王睿智,秋闱将至,有关最后之策论题仍未定下,不知大王……”
啊呀!卫朔满脸懊恼之色道:“瞧瞧寡人记性,这些日子光顾着赈灾、治蝗,竟把出题一事给忘了。其实我早已选好了策论之题目,奈何政事繁忙,竟忘了送至吏部。”
“策论考题为‘明礼义以化之,起法正以治之,重刑罚以禁之!’怎么样?这题目不难吧?”
阳协接过考题一看,略一沉吟道:“大王所出之题,为众所皆知之经义,出自荀子的《性恶》篇,只要是认真研读儒家典籍者就没有不知道的。不过,也正是因为题目简单,才不容易答出新颖来。”
卫朔闻言点了点头,他出这道题的确不难,用现代话来讲,说的是德治与法治的关系。
其实有关德治与法治的争论,自春秋以来就有人思考了,并非现代人原创。
‘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意思是说,若是使用刑法来约束百姓,老百姓只是求得免于犯罪受惩,却失去了廉耻之心;用道德教化引导百姓,使用礼制去统一百姓的言行,百姓不仅会有羞耻之心,而且也就守规矩了。
这是孔圣人一直坚持‘德主刑辅’思想的集中体现,后来荀子在孔子论述的基础上,吸收了部分法家思想,提出了“治之经,礼与刑,君子以修百姓宁。明德慎罚,国家既治四海平。”(出自《成相》)之‘隆礼重法’的治国思想。
而这恰恰是卫朔一直坚持推崇的治国理念,并且得到了燕国上下支持。
但是这一思想与孔孟宣扬的德治理念相违背,卫朔出此题目,恐怕会引起不小风波来。
果然只见阳协面带忧虑道:“主公,不过此题一出,恐怕又要惹一部分人不满了!”
“我既然敢出此题目,就不怕惹事非。”卫朔颇为自信道。
虽然卫朔表现地信心十足,但阳协却忧心忡忡,担心此题会被部分顽固儒生诟病。或许人家不敢拿威名赫赫的燕王殿下如何,反倒是他这个科考主持者将不得不承受外界非议。
卫朔笑着安慰道:“孔圣所言之‘道之以政,道之以德!’皆为笼统之言。人性有善恶,岂能区区以政、以德便能使之‘道’?”
“须知此时非上古之时,民风亦非上古之风。信而好古,不可取也!为君治政者,当不信德,不全为政,唯有政德相辅,方能督促百姓向善向德!”
“当然了,我并非全盘否定了孔圣德治,只是将法治提高到稍微重要一点的地位罢了。其实真正有不满的只有少数旧派儒家子弟以及部分世家大族,相反大多数燕国士子早已是‘隆礼重法’思想的追随者。”
卫朔来自于现代,对法治与德治的认识要比其他人更深刻一点。在他看来,法治是根本,但德治也不容忽视。
但凡对历史有所了解的人都知道,一个强大兴盛的王朝,无不是法制齐全、道德完备者。只要出现礼崩乐坏、道德沦丧、律法被践踏之现象,那说明此王朝已病入膏肓,就差被人推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