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e小说网 > 大清巨鳄 > 第一千零九十章 细思极恐

第一千零九十章 细思极恐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一旁的副司令员朱山海忍不住问道:“什么情况?”

“王爷专列明天抵达巩宁,让加强沿途警戒。”汤秉灿说着轻叹了一声。

朱山海道:“哈密、吐鲁番、达城都已派驻了兵力以沿途警戒巡逻,没有必要再继续增派兵力了吧?”

“那是正常情况下的安排。”汤秉灿道:“巩宁出了这样的事,谁知道沿途会不会有问题,增派兵力。”

顿了顿,他接着道:“调集火车,向三地各自再增派一个团的兵力,给哈密军分区去电,听从王爷调遣,并恳请王爷,待的援兵抵达之后再启程。”

说完,他又补充了一句,“我们必须做到万无一失。”

哈密。

开阔的原野上,哈密知州唐舒望遥指着一大片绿油油的棉田,介绍道:“哈密的农业种植以粮食、棉花、油料为主,这一大片全部都是棉田.......。”

新疆的棉花种植是元奇提倡的,望着眼前一望无垠的棉田,易知足颇有些感慨,对于哈密,他印象最深的当然是哈密瓜了,新疆的水果全国出名,不过,如今这交通状况和水果的保鲜技术都不如人意,种植水果还不如棉花。

不论是国内还是俄国,纺织业都一片兴盛,对于棉花的需求量极大,而且新疆的棉花品质也远比内陆省份要好,种植棉花比粮食更有利可图。

收回视线,他随口问道:“哈密的粮食足以自保罢?”

“哈密人口不多。”唐舒望不假思索的回道:“巴里坤湖沿岸以及巴里坤山和莫钦乌拉山之间的河流灌溉区种植的水稻和小麦不仅能够供给哈密,还能大量外销。”

肃顺插话道:“这个季节,油菜花已经开了吧?”

“回肃相。”唐舒望微笑着道:“哈密与内陆气候差别较大,油菜播种迟,油菜花开要到五六月间。”

话才落音,一阵马蹄声吸引了众人的注意,易知足抬头望去,见的十几骑官兵正疾驰而来,从军装上看显然是本地的驻军,远远的,一行人就下了马,尽管在外围就已经交了枪但依然还是被随行的警卫搜检了一番才放行。

两名军官快步过来,齐齐敬礼,为首的军官朗声道:“哈密军分区宋致焕前来向王爷报道。”

落后半步的军官则朗声道:“新疆军区,四零七师三团团长关大福见过校长。”

校长?易知足饶有兴致的打量了他两眼,见他不过三十出头,便问道:“黄埔生?”

“是。”关大福朗声道:“学生元奇义学毕业考入黄埔陆军学院步兵科,系六八届毕业生。”顿了顿,他接着道:“校长巡视西北,职部奉命前来哈密沿途警戒,特来报道。”

宋致焕接着道:“接军区命令,哈密军分区即刻起听从王爷调遣。”

看来还真是多虑了,易知足暗松了口气,道:“回营待命。”

待的两人敬礼告退,肃顺、赵烈文、黄殿元等一行人都暗自松了口气,短短几句话,几人都听明白了,新疆军区早就部署了兵力沿途警戒巡逻以确保专列的安全,应该不只是哈密有,吐鲁番也应该有。

在巩宁出事之后,易知足发电报明日前往巩宁,军区不放心,直接让哈密军分区前来听命。从目前情况来看,应该是虚惊一场。

下午五点,易知足一行才返回城内州署,谢绝了宴请,遣散了一众官员,进的房间,屏退了侍从,赵烈文一边开水冲茶,一边开口道:“大掌柜是否有必要将那两人叫来详细了解下情况?”

易知足点了点头,目前这状况,也确实需要了解下情况,一路巡视而来,他接见的都是大军区的司令员,即便是各省军区都安排了兵力沿铁路线进行警戒巡逻,也基本不会让他发现,当然,重要桥梁的守卫官兵是除外的。

再则,他也想从两人身上具体了解一下西北军区的情况,从中底层军官了解的情况可能不会很全面,但肯定要具体的多。

宋致焕、关大福来的很快,进来敬礼后都显的有些拘谨,毕竟不论是易知足还是肃顺,对他们来说都是云端上的存在。

招手让两人坐下,示意赵烈文给两人上了两杯茶水之后,易知足才语气风趣的问道:“哈密以前的驻军将领是巴里坤总兵,那可是正二品武官,你这个军分区司令员是什么军职?”

听的这话,宋致焕腼腆的笑了笑,“职部军职是旅长,与正二品的总兵自然是没法比的,不过,巴里坤总兵统辖的兵额也只有三千。”

“以前是兵力少,与现在不能相提并论。”易知足缓声道:“不过,现在哈密的军事地位与以前也是不可同日而语。”

肃顺接着问道:“军分区三千兵额,汉族、维吾尔族、回族、满族等各占多少比列?”

听的这话,宋致焕不由的一愣,这个问题他还真答不上来,犹豫了下,他才道:“回大人,部队官兵平等,各族平等,即便造册,也无民族之分......,不过,从样貌和习俗来看,汉族所占比列应该在五成以上。”

官兵平等,各族平等,这个口号是易知足提出来的,他瞥了肃顺一眼,“推行各族平等,可不是只停留在口头上,部队是率先实行的,最早就是从西北军开始推行。”

话是冠冕堂皇,不过,易知足却是清楚,西北招募新兵有一条潜规则,汉族必须过半,但随着民族不断融合,如今这一条潜规则是否还在贯彻执行,他也不敢保证。

毕竟当初西北军的大多数官兵都是与当地民族通婚,而且因为部队官兵待遇好,退伍之后也有着各种优惠政策,不论是西北还是内陆,招募新兵的名额各地都要极力争抢,其激烈程度丝毫不逊色当年各省争夺举子名额。

西北的情况可能比内地更甚,二三十年过去,当年西北军的后代入伍的不知道有多少,哪里还有什么民族之分,可以说在军中推行各族平等,西北军应该是最为拥戴的。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