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寿堂发生的事情很快就传到了黎氏耳中,黎氏听了,当即就将手中的茶盏摔碎在地上。
“眼皮子浅的东西,我平日里是缺她穿了还是缺她戴了,因着一个镯子,就闹到了老太太跟前,亏她还是我肚子里出来的。”
黎氏这一动怒,屋子里的丫鬟婆子全都跪在了地上,自打四姑娘要回府,自家太太的心情就不怎么好,如今更是愈发爱动怒了。
陶嬷嬷看着自家太太的脸色,上前劝道:“太太何必生这么大的气,五姑娘还小,终归有些沉不住气,老太太便是再恼,不也没责罚五姑娘,想来是觉着五姑娘不过是孩子气些。”
陶嬷嬷嘴里劝着,心里却也对傅珍的做法不大看得上眼,不过一个羊脂玉刻花镯子,哪里就能闹到老太太跟前儿。
不过,那三姑娘也是,若没她那句话,五姑娘就是再不满,也不会当着众人的面出了丑,叫人觉着小家子气。
“这事情也怪不得五姑娘,三姑娘瞧见便也罢了,偏偏还问了出来,难道她不知五姑娘平日的性子,最是沉不住气的。”陶嬷嬷想着,便将这话说了出来。
黎氏听着她这话,脸上的表情缓和了几分,看了站在面前的陶嬷嬷一眼,带着几分不快道:“我就知道,她们娘儿俩仗着老爷看重,愈发不将我这个正室夫人放在眼中了。”
黎氏口中所说,便是蓉姨娘和三姑娘傅珺。
这些年,二房只蓉姨娘得宠一些,平日里傅呈修到了内院,十日有七日是歇在她的秋词院,黎氏这个正室夫人,竟只能眼睁睁看着姨娘得宠,没有别的法子。
对于傅呈修来说,蓉姨娘是原先服侍过谢念的,只这一条,蓉姨娘在他眼中就与旁的姨娘不同,更别说,蓉姨娘还生下了澄哥儿。
一想到这些,黎氏心里的气就不打一处来。
不等陶嬷嬷开口,外头就传进一阵脚步声,傅珍红着眼眶从外头进来,才要说话,就见着地上碎了一地的茶盏,还有黎氏铁青的脸。
傅珍心里咯噔一下,上前福了福身子,带着几分胆怯道:“女儿给母亲请安。”
她的话音才落,黎氏就指着她道:“安?你这样眼皮子浅,一点儿都沉不住气,我哪里能安?”
黎氏当着一众丫鬟婆子的面对着傅珍说出这些话来,傅珍愣了一下,随即就落下泪来。
陶嬷嬷见着,忙使了个眼色,叫屋子里的丫鬟婆子全都退了出去,才转头对着傅珍道:“姑娘也别怪太太生气,四姑娘才刚回府,这会儿满府里的人都盯着咱们二房呢。便是太太心里不愿,面儿上也要做足了功夫,待四姑娘亲近几分,不叫旁人觉着容不下四姑娘,何况是姑娘您呢?”
“姑娘以为不过是一只镯子,可传到外头去,会说姑娘霸道,连个镯子都不愿叫四姑娘戴着,太太是为这才生气,姑娘就给太太认个错吧。”
听陶嬷嬷这样说,傅珍脸色变了变,露出几分后悔来。
其实,从宁寿堂出来,这一路上她虽觉着委屈,可心里也是后悔的,后悔叫人看了她的笑话。她知道自己性子不好,最是沉不住气,可这几日,傅沅回了府里,见着府里从老太太到父亲,人人都捧着她,她心里早就充满了嫉妒和不甘。
明明,她才是二房嫡出的姑娘,母亲贵为郡主,宫里头还有太后娘娘在,怎么傅沅一回来,就抢了她的风光呢。
往日,她看中什么母亲都会给她,可那羊脂玉镯,母亲说她年纪小压不住,一回头却是给了傅沅。
她不知道,为什么连母亲要捧着傅沅,明明,该傅沅来讨好母亲的。
再者,母亲便是赏她首饰,为何偏偏拿了那只羊脂玉刻花镯子去?
想着这些,傅珍心里的后悔又变成了满满的委屈和不解,站在那里迟迟不肯认错。
黎氏见着她这个样子,心中的恼怒又多了几分,沉声道:“跪下。”
傅珍一愣,看着黎氏铁青着的脸,半天才屈膝跪在了地上。
“母亲。”
黎氏揉了揉太阳穴,将手中的茶盏搁在桌上,吩咐道:“你什么时候知道错了,再起来。”
傅珍满心委屈,看着母亲从软榻上站起身来,朝内室走去。
陶嬷嬷看了她一眼,俯下身子道:“姑娘还不知太太的脾气,何苦这个时候倔着,您跪在这里,太太嘴上不说心里不也跟着难受。”
傅珍咬了咬嘴唇,却是道:“三姐姐一回来府里的人都捧着她,母亲便是要做些面儿上的功夫,何苦将那镯子赏了她。明明前几日我才和母亲讨要过。难不成,咱们二房除了那个镯子,再找不出什么好东西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