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后很多年,文武百官偶尔私下谈及楚王时,总有人挑出此事小心论证着楚王的贤德。可以说,泥人郭和楚王的这段过往,并不是秘密。
不过,一个是路边捏泥人的手工匠人,一个是高高在上的亲王,没人会想过云泥之别他们之间还能有什么别的联系。
可是,韩先生却觉得他们定是有联系的,从泥人郭的生活轨迹隐约可以看出,楚王之于泥人郭很可能并不只是他烧香祈祷,望伸佛保佑的对象,而很可能他心甘情愿为楚王做事来表达他对楚王的感激与爱戴。
那么,泥人郭会是楚王安在人前,又不怕别人窥探的眼线么?毕竟,泥人郭辗转到了光化的时日,和楚王隐藏于神农山的私兵的时间大致一致。他在光化的主路上,恐怕整个光化城有个一星半点的流言蜚语都逃不过他那双耳朵吧。
韩先生突然笑了,那自己的毛遂自荐可不可以从泥人郭开始呢???
韩先生拿起折扇扇了几下,看到扇面上那副笔力稚嫩的墨竹图,突然想到了元姐,若是自己投靠了楚王,元姐怎么办呢?
元姐虽然长大了不少,可若让她自己带着人住在举目无亲的光化,自己是无论如何也放不下的。
可不这样又能让她去哪?枣阳?京城?还是跟着自己去武昌呢?
韩先生第一次这样思绪混乱,拿不定主意。
日子一晃便到了二十二日,今日乃是韩先生二十六岁的生辰,因为是散生,便没有请宴设席。
元姐寅时过半就起了身,披星戴月地就去了灶上。
元姐亲自调的面,又加了温水和鸡蛋,和面粉拌在一起,反复揉搓,最后将面从不成形状的面泥揉成光滑的面团。虽然太阳还没出来,可元姐已是热了一身的汗了。
在一旁帮着元姐熬鸡汤的福婶,眉眼弯弯,对着元姐夸个不停:“姑娘不亏是老爷一手一脚带大的,就是贴心孝顺。”
“就是,我们家贵芜还说呢,姑娘心眼好,又孝顺,满光化都找不出第二个。”薛氏也跟着说道。
元姐听了,只呵呵地笑。舅舅费劲千辛万苦把她拉扯大,自己不过给他庆个生而已,做些力所能及的,心里也高兴。
面不能揉得太软,如此煮熟才不会断掉。面揉好了,要松弛半个时辰。元姐瞅着这个空当,又给包子调起馅料来。
一碗寿面,为了保证吃面的人能一口吃完这长长的一根面条,通常这面条的长度也有所保留,不然中间不小心断了,却是不好的意头了。
因而元姐除了要给舅舅下一碗长寿面之外,还给他准备了包子和小菜,而这些,她都准备亲手来做一做。
鸡汤寿面,三鲜包子,竹笋腊肉丁,酱伴什锦,再加上飘香四溢的八宝粥。虽然不过是家常早饭,可坐在桌旁的韩先生却眼泪打湿了眼眶,鼻腔酸涩不已,哽咽道:“吃了我们家元姐亲手做的寿面,舅舅一定长命百岁,松鹤延年。”
“舅舅还应该年年有今日,岁岁有今朝才对。”元姐嘻嘻地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