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悬空寺,谢敬熙对这一座古寺很熟悉,很亲切,他知道,这是一座年代久远的古寺,它始建于北魏太和十五年,后来,历代都对悬空寺均有所修缮。
当时,当谢敬熙第一次到古寺来时,寺里的高僧曾告诉他,悬空寺的建造是秉承天师遗志的,北魏太平真君九年,天师道长寇谦之得道升天前,曾留下遗训:“一定要建一座空中寺院,创造‘上延霄客,下绝嚣浮’的景致,让修行的人于寺中能与神仙共语,能弃绝尘世的烦恼与污浊。”
那高僧告诉谢敬熙,天师道长寇谦之仙逝后的四十三年间,他的弟子们为了实现师父的遗训,多方筹集银两,细心选择建寺地址,精心设计,建成了悬空寺这一奇妙的建筑物。
每次见到悬空寺,谢敬熙都很感概,他非常佩服当时那些建造寺庙的人,他们太有眼光了,懂得选上这么一处绝妙的地方来建造寺庙,寺庙上方的石崖顶峰有突出部分,它好像一把伞,使古寺免受雨水冲刷,山下洪水泛滥时,也免于被淹没,建造悬空寺的地方,是山崖峭壁的一个凹入处,在它的两边有突出来的山崖,能有效地阻挡强风吹袭,缓解风势,而且,在它的东边,有天峰岭能在一日中的大部分时间遮挡住太阳,使悬空寺年平均日照时间仅为二时辰左右,悬空寺建造在这样的地方,能有效避免风侵、日晒和大雨侵蚀,使整个寺庙尽量少受到损害。
还有,悬空寺建造时,寺庙距地面高约60米,最高处离地面有90米,它以半插飞梁为底基,巧借岩石作依托,梁柱上下结合为一体,廊栏左右紧紧相扣相连,使一座巍峨峻拔的木质框架结构的古寺,巍然屹立在悬崖峭壁中间,这是古建筑的奇迹。
悬空寺依崖壁凹凸紧依峭壁,依山势而建,自然延伸,凌空而构,临谷而立,层叠错落有致,变化微妙而有韵,其形体组合和空间排列多样统一,井然有序。
谢敬熙喜欢站在半山腰仰望悬空寺,看着悬空寺立于峭壁间,面朝恒山,背倚翠屏,上顶危岩,下临深谷,廊贴石壁,楼阁悬空,能体味到古人奇妙建筑的巨大魅力。
远望悬空寺,它像一幅玲珑剔透巨大浮雕,镶嵌在万仞的高崖峭壁间;当人们慢慢靠近悬空寺后,就会发现,它像是临时栖息于峭壁上空中建筑,大有凌空欲飞之势;当人们登上悬空寺时,便能体验攀悬梯,跨飞栈,步曲廊,穿石窟,钻天窗,走屋脊的各种感觉,悬空寺的路径,曲折多变,忽上忽下,忽左忽右,巧妙回旋,韵味无穷。
谢敬熙记得,第一次进悬空寺,他很仔细地对寺内进行观察,他数了里面的殿和阁,发现共有四十间,有寺院、禅房、佛堂、三佛殿、太乙殿、关帝庙和钟楼、鼓楼,还有珈蓝殿、送子观音殿、地藏王菩萨殿、千手观音殿、释迦殿、雷音殿、三官殿、纯阳宫、栈道、三教殿、五佛殿等;寺内的各类佛像,包括铜像、铁像、石像、泥塑像等,有八十多尊。
悬空寺下面的岩石上,刻着“壮观”两个气派雄伟的大字,是唐代大诗人李白的墨宝,后来,还有诗人赞悬空寺曰:“ 飞阁丹崖上,白云几度封,蜃楼疑海上,鸟到没云中。”
令谢敬熙最为难忘的是,悬空寺在寺庙宗教内容的表现上大大超出了常人的智慧,悬空寺又名“玄空寺”,或许,它玄就玄在表现了“三教合流”的思想。
据说,南朝时著名医学家、道学家陶弘景一生跨宋、齐、梁三代,有“山中宰相”之誉,他最先提出了“三教合流”的看法,他探索儒教、道教、佛教在互相交流、互相影响中融会的可能性,而在悬空寺的最高处,建有一间“三教殿”,殿内同时供奉孔子、老子和释迦牟尼的塑像,他们神态各异,殿内正中端坐着佛主释迦牟尼,显得慈和安祥;左边是儒家创始人孔子的雕像,微笑谦恭;右边是道教教主老子的雕像,清静豁达,三位“教主”似乎是在友好气氛中平和地在对话。(未完待续。。)
ps: 谢敬熙乘着江湖各派与敬跸司激烈争斗的时机,带上他的爱女谢嘉瑶,北上重访恒山悬空寺,在古寺里,他将办一件非常重要的事,而荆山派的年轻侠士萧北游也到了悬空寺,他们将在悬空寺演绎出什么样的精彩故事呢?《江湖方圆》下面情节的展开,读者应该会兴趣的!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