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想了想,说:“沈公公是母后很信任的都知监掌印中官,他所写的判决书自然是可以相信的,而且,母后对沈公公办案所得出的结论已经审核过,儿臣自然是没有异议的,儿臣注意到,沈公公的这一次调查有新的发现,何太医并没有想害皇后,也不是故意开猛药,他只是为了使皇后的病情尽快好转才使用猛药的,这是一种过失,不是罪责。还有,何太医在狱中让人买了兴奋药,服用后神经紊乱,不幸身亡。据说,何太医是明知自己有神经衰弱症,还故意服用兴奋药,是有意自杀,但是,还有一种可能,那就是,何太医因为自己的过失而导致皇后病情加重,他难过、郁闷、烦躁,心情难以承受,便让人买了兴奋药,他服用兴奋要是为了提振精神,但因为身体太虚弱,而药物刺激太强,导致他意外死亡,如果是这种状况,何太医是有过而没有罪,是意外死亡而不是服毒自尽,所以,儿臣听说母后下旨令吴公公为何太医办葬礼,非常敬佩母后的英明之举,母后的仁德之举,一定会大受朝中大臣们的颂扬!。”
太后听到皇帝说的话,她脸色变了,她没有想到,她的这位亲生皇儿,竟然敢当面质疑她所认可的关于何俊仁案子的结论,太后想:“皇帝肆意为何俊仁开脱罪责,一定是因为他的心已经被德妃迷住了。”
太后越想越感到可怕,她继续寻思着:“德妃在皇帝心中的分量已非常重,为了能将德妃升为皇贵妃,皇帝不仅不相信沈公公的判决结论,而且连哀家的话也不听了,皇帝明里公然改变沈德义对案件的判定性质,暗里却是在挑战哀家在后宫的权威,皇帝心里藏着德妃,鬼迷心窍了,在他的目中,早就没有哀家这个母亲了。”
“沈公公对案件的判决是经过周密调查和认真取证的,皇帝怎能随意改变呢?何俊仁是畏罪自杀,这是确定无疑的,他擅自为皇后猛下补阳药,这当然是有罪责的;他害怕朝廷追问他的罪责,利用自己对药物的熟悉,巧妙地服用兴奋药自杀,他在狱中自尽,这是事实,你没有必要为他开脱!哀家之所以令吴公公为何俊仁办葬礼。是因为他的女儿为皇后治好病有功劳,哀家不想再责怪死去的人,也就是说,哀家认可德妃能以她的功劳来抵减他父亲的罪责,但这并不等于说何俊仁就没有罪责了。”
此时,皇帝能感觉到太后心里充满怒气,他不敢当面再与太后冲撞了,他以平和的口气对太后说:“母后明察秋毫,对于案情了如指掌,儿臣只是就事论事。儿臣的看法或许是错误的。儿臣没有证据,刚才所说的只是一种推测,儿臣并没有想为何太医开脱,既然母后认定何太医是畏罪自杀。儿臣就听从母后的。请母后不要生气。听说何太医的葬礼已经办了,他在九泉之下,也一定会感激太后的恩德的。咱们就没有必要再议论死去的人了。”
太后听了皇帝说的话,她不再吭声了,或许是因为太后认为皇帝说得对,何俊仁已经死了,不要老是议论他了,应该让死去的人好好安息。
皇帝也不说话,他越想越气,太后不说话,他倒来气了,他想:“太后太过分了,为了阻止德妃何芷菡升为皇贵妃,她与沈德义联手,将何俊仁的死做成是畏罪自杀,这是制造冤案!沈德义那个狗奴才很可恶,他千方百计迎合太后,硬是从张莲英手里夺来办案权,将案件办理成太后所要的结论,朕怀疑,沈德义才是真正与何太医的死有关联的恶人,有机会,朕一定要将此事查个水落石出!”
太后见皇帝不说话,她忍不住了,耐心地对皇帝说:“皇儿,母后告诉你,你想让何芷菡升为皇贵妃,这很不合适,她毕竟是罪臣之女,她父亲的案子刚审查清楚,已经有了结论,朝中的大臣们都知道何俊仁是畏罪自杀的,你则要升何芷菡为皇贵妃,你让母后如何去对大臣们解释呢?还有,后宫的嫔妃们会因为这一件事而认为母后不守规则,是偏袒德妃,所以,这件事一定不能做!哀家是不会同意你的提议的!”
皇帝见太后很固执,他也忍不住了,倔强脾气立刻被激发出来,他说:“就算何太医是畏罪自杀,也不能将他的罪责栽到德妃的头上,何太医是何太医,德妃是德妃,何太医为皇后开了猛药,使皇后病情加重,这是有罪过的;而德妃尽心尽力为皇后治病,她有功劳,没有过失,她为什么要替何太医承担罪责呢?先前,太后让儿臣去问皇后、贤妃对于德妃升为皇贵妃的看法,她们都赞成和支持儿臣的建议,而太后嘴上说要好好考虑,心里却一直是反对的,太后执意反对儿臣升德妃为皇贵妃,是不是因为担心德妃德才兼备、智勇双全,将来会抢夺太后掌管后宫的权力?如果是有这样的担心,那完全没有必要,德妃不是喜欢权力的女人,她只是想能轻松、安全地在后宫过平凡的贵妃生活。”
皇帝的这一席话大大刺痛了皇太后,皇太后听了气坏了,她立即变得脸色苍白,一时连话都说不出来,过了好一会儿,皇太后才把话说出来。
太后气愤地说:“好!好!你当上皇帝了,长大了,有主见了,现在可以只要德妃不要母亲了,你终于说出真话了,原来,你升何芷菡为皇贵妃就是为了让她来抢夺掌管后宫的权力,德妃当上皇贵妃,你就可以和她一起掌控一切了,到时,无论内庭还是外庭,都不用听哀家的了,你们算计得很好!你现在长大了,可以忘恩负义了,那好,现在哀家问你,自打你登基以来,哀家干预过你一件朝廷的事吗?影响你做皇帝了吗?你说!”
太后一凶,皇帝服软了,他意识到自己刚才太不冷静,他急忙改变态度,以温和亲切的口气对太后说:“母后一直在支持儿臣,让儿臣全权主持朝政,母后从来都没有干预过朝政,朝中文武大臣对母后的英明大度都十分敬佩,在儿臣心里,母后是最伟大的太后,母后对儿臣恩重如山,儿臣对母后的恩情,一直铭记在心。”
“亏你还能明白哀家一直在支持你,那么,哀家再问你,当时哀家极力扶持你当皇帝,在登基前,你对哀家说过什么话?你是不是把当时的话忘了?”太后严厉地问。
“儿臣不敢忘记,当时母后要求儿臣一定要用心管理朝政,不能玩物丧志,更不能沉溺于后宫的情色之中,儿臣对母后说:‘后宫的事全由母后掌管,如果儿臣沉溺于与后宫嫔妃的情爱之中,母后可以责罚儿臣,处置嫔妃,儿臣当时请求母后,朝中的事全由儿臣处置,母后不得干预,只有当儿臣有重大失误时,母后才可以过问。’”皇帝说出了他登基前与他母后的共同约定。
“很好,皇帝还没有忘记当时的诺言,那么,现在哀家问问你:在后宫选择皇贵妃的人选,这是朝中的事还是后宫的事?何止菡是后宫的贵妃还是朝中的大臣?”太后严肃地问。
“选择皇贵妃人选是后宫的事,何芷菡不是大臣,是后宫的贵妃。”皇帝回答。
“那好,升何芷菡为皇贵妃的事该由皇帝来决定,还是该由哀家来做出定夺?”
皇帝想了想,一时无言以对。
ps:有的读者在长时间之后又回来阅读和关心《江湖方圆》,鼓励坚持创作下去,对此,作者表示感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