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百四十八章 红色巨锤——战争之神
出前往哈尔科夫命令的林俊在半小时后就收回了自己因为他发现自己这次出门视察不可能只去一趟哈尔科夫:上报上来的文件还有几样都需要自己处理,哈尔科夫只能是这次视察的最后一站。
“这次要绕***,先去高尔基,然后是彼尔姆和伊热夫斯克,最后再去哈尔科夫。”
听到林俊新的安排,古谢夫没有表露出任何不满,虽然刚才他已经花了点功夫预定前往乌克兰的火车。“首长,需要先同志当地部门吗?”
林俊要去的几个城市都是苏联的重要军事工业基地,古谢夫知道这一圈下来有的自己好忙的。
“不用,我喜欢搞突击检查,第一站是高尔基的第92兵
“我立刻去安排。”
10分钟后古谢夫又出现在林俊的办公室,“首长,今晚~往高尔基的列车,您是今晚出发还是明天。”
费科奇诺夫告诉过古谢夫,安德烈同志做事喜欢雷厉风行,从今天的命令里显然能够感觉到林俊急于前往视察地点。高尔基市距离莫斯科也就500公里,乘坐夜班火车明早就能到;如果是明天的火车出发那要到后天才能进入实际工作——这不是林俊的风格。
“几点?”
“晚上七点。”
林俊看了下时间,现在才下午1点,还有六个小时。
“就晚上出发,一小时后会趟茹科夫准备一下。”
自己担任现在的职务时间不长,很多文件还是在交由下面的班子和装备部长处理,林俊是个人,精力有限,要是什么地方都要管,每天工作24小时也来不及,而且大部分装备他根本不懂,为了避免挥,很自觉的没有去乱插手。但由于自己一直关注于红军直接压制火力装备的研究情况,这新式炮兵装备的所有文件必须经由他签字才能通过。
苏维埃最重要大的火炮制造基地在列宁格勒,但最重要的研究基地却在莫斯科东面的高尔基、彼尔姆和伊热夫斯克——由瓦西里-加夫里洛维奇-格拉宾领导的高尔基格拉宾设计局和费多尔-费多罗维奇-彼得罗夫领导的彼尔姆的第172炮兵工厂试验设计室是苏维埃身管火炮作重要的研发机构。这段时间两处都有新式火炮的试验资料送到装备部,“看乏味的数据不如看实物”——这是林俊的习惯,而且这些火炮都是林俊曾经熟悉的型号,需要去关心一下。
格拉宾和彼得罗夫在苏联火炮的研究历史中都是赫赫有名的人物,两人后来都是社会主义劳动英雄;二战中“批量生产”的ZIS-3型76.2毫米加农炮是格拉宾领导下的研究成果,它应该是二战中同类型火炮里生产装备数量最多的,从卫国战争一开始就伴随红军,最后一路打到柏林,在朝鲜战场上志愿军战士还用它好好的教训了联合国军;彼得罗夫设计室的成果——M-30(也叫做1938)122米榴弹炮绝对是苏军炮兵压制火力中的超级主力:反坦克、火力压制、攻坚,没一样它不行的。
林俊喜欢苏军的炮兵战略,火炮“战争之神”的美誉不是盖得:在那年月谁的火炮够多、威力够大、射程够远、打得够准,那他就是老大!苏联红军一贯的战术就是先把你轰得焦土一片,再让装甲洪流来个大纵深推进——二战德军对红军的炮兵战术最有资格发表意见:相比红色巨锤排山倒海一般的炮击,西线的炮击就如同是毛毛雨。在卫国战争后期红军常常会在突击方向每公里战线正面部署200300身管火炮(注意,这里面不包括迫击炮。),一个战役集中几万门火炮那是司空见惯,这样的火力压制密度是其它国家做不到的。
攻坚时房子里有狙击手怎么办?大楼里的守卫的敌军顽抗怎么办?简单,只要在报话机里喊一声,炮兵同志会把152米重炮直接拉到目标跟前,直接瞄准一顿猛轰就能解决问题,不需要步兵同志用生命去冒险。
作为大炮兵主义
支持者,高尔基和彼尔姆的火炮研究工作自己必须要而去伊热夫斯克还有另一个目的——因为现在它是苏联最重要的轻武器研究制造中心之一,历史上更是AK47的:
林俊绞尽脑汁绘制的AK47图纸也:_注意它,但AK47的美妙情结不断折磨/.枪必先有弹,这点林俊不用担心:为了又快又好的完成总装备部第一副政委试制M38中间型威力枪弹的命令,枪弹设计部|:间将全套图纸押运伊热夫斯克,那边的设计师同志正在全力试制。
到了战争时期别着手枪上前线视察部队?那不是林俊理想的情况——背着AK47才放心,也更能体现出军